首页 > 正文

记者调查·羊皮去哪儿了?

2023-10-25 14:5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记者调查·羊皮去哪儿了?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电视)

体裁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

陈冰凌、宝力格、张青英、梁永芬、诺明塔娜、刘佳、王智飞、刘杨

编辑

刘华、史子龙、呼牧

原创单位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刊播单位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内蒙古卫视《晚间报道》

刊播日期

2022-08-02 2022-08-04

字数/时长

0:14:38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21年,内蒙古肉羊出栏量达到6700多万只,牛羊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全区羊皮加工率却不足10%。没能就地加工的6000多万张羊皮到底去哪儿了呢?如何破解制革行业的发展困境,让6000多万张羊皮物尽其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历时半个多月,行程4000公里,深入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的农村牧区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采访。记者脚力所致,所有素材和细节都是记者与农牧民、皮货收购商、羊皮加工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管理人员等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报道充分体现了新闻宣传的建设性原则,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报道逻辑,提出了将牛羊的皮毛吃干榨尽,让老百姓的收益实现最大化的解决途径,在《内蒙古新闻联播》、《晚间报道》、奔腾融媒客户端连续推出《留不住的羊皮》、《留住羊皮难在哪儿》和《吃干榨尽路在何方》三集全媒体系列报道。

社会效果

    系列报道《记者调查:羊皮去哪儿了?》在大小屏联动播出。播出后得到广泛关注,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客户端的点击量达到30万次以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周报》刊发专题文章《羊皮去哪了?深度调研彰显职业精神》。报道对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农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记者用第一手调研采访内容体现、回应民生关切,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存在的短板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探索。这组报道作风扎实,以实地调研的形式做了详实的调查采访,拿到了富有说服力的素材,通过细心观察,用简明清晰的语言表达将宣传主题一一展示出来,较好地实践了四力要求;报道数据运用得当,数字不多但恰到好处。比如,内蒙古每年肉羊出栏6700多万只,同时产生6000多万张羊皮,然而加工率不到10%,其余的羊皮哪儿去了?一下子把问题的关键点了出来,让人为之一惊;报道中有现象、有追问、有分析,有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三个层次的剥茧抽丝,把问题的发生、问题的难点、解决的出路,层次分明表达到位,实现了节目组的传播目的。纵观整篇报道,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是作风转变的体现,为党委政府和百姓所忧而忧是责任和担当所在,而深刻分析问题并求索解决方案则大大提升了报道的价值。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景云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