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乘着包机来义乌

2023-10-26 11:1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乘着包机来义乌

  参评项目

  国际传播(报纸)

  体裁

  通讯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

  邹倜然、卢发扬

  编辑

  王群、丁军杰

  原创单位

  工人日报社

  刊播单位

  工人日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企业新闻6版

  刊播日期

  2022-11-22

  字数/时长

  2141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记者在前期走访调研中发现,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大量停航减班,这对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的日常运营影响巨大,如何尽快回到义乌成了很多外商头疼的问题。去年年底,我国对疫情防控政策做出调整和优化,义乌随之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举措,并果断出击,率先推出了跨境包机航线,邀请外商到义乌采购,同时广泛动员义乌企业“出海”抢订单,这一创新举措解了诸多企业的燃眉之急,受到义乌众多商户尤其是外商的极大欢迎,也从一个侧面发映出,疫情之下地方政府的担当和作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记者敏锐抓住这一新闻热点,以跨境包机为切入点,通过多方采访,深入调研,详细展示了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际,义乌如何“把停滞的快递订单补回来”的闯劲和创新力,更感受到了此举对外商的实际影响和所受到欢迎。 写作过程中,文章重点关注了义乌外商的微观感受,深入细致采访多位亲身经历“乘坐包机回义乌”的外商,同时积极与后方编辑沟通调整采访报道思路,努力平衡“受众希望知道什么”和“我该怎么表达到位”的关系, 本篇报道还具有很强的新闻时效性,新闻发生后第一时间推出报道,迅速抢占国际舆论高地,提升了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社会效果

  在当前的国际传播语境中,必须更加关注影响外国公众的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到“人的需求”,这对于国际信息传播的作用至关重要,更有助于增强国际传播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疫情前义乌常驻外商约1.5万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56万人次,但疫情之下义乌的外商仅有几千人。 本篇报道紧密围绕疫情之下义务首推包机这一事件,聚焦义务外商这一特殊群体,围绕他们的实际需求、以往的经历以及当下面临的的挑战等,立体地呈现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中国体验”和“中国机遇”,实现了故事切入,精准表达。 该报道在工人日报刊发后,引起义乌外国客商的关注和认可,在义乌外商群体间广泛传播,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商对义乌和中国市场提振了信心。 该报道受到澳大利亚华厦传媒、世界头条APP、西班牙生活网等媒体的关注,引发好评。文章中介绍的义乌邀请外国客商返华的经验和做法,引起各地的广泛关注,被国内多地借鉴推广,从而也促进了各地把握外贸企稳回升的契机,推动外贸全面复苏。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疫情发生后,一些外国媒体和企业对中国防疫政策存在误会和误解,甚至罔顾事实真相、恶意抹黑。在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义乌推出的“包机行动”在全国各地经济回暖、加快外贸复苏过程中颇具突破性和创新性。 本篇报道的亮点在于实现了“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的平衡,即围绕具有突破意义的重要新闻事件,主动发声,以符合国际传播的特点生动鲜活地还原事件原貌,对外国受众的关切及时回应,有效传递了新闻信息,确保我国在国际上不失语,破除其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 同时,兼顾受众群体的特殊性,以国际视角展开叙事,用国际受众易于接受的表达语态,让更多的人物和细节真实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实、全面、客观、立体地讲述了疫情之下的中国故事,表明了中国主张,传播了中国正能量。生动活泼的文字也让文章本身变得更得生动可感,唤起了外国受众的情感共鸣,实现了共情传播,保证了国际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