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 
 作品标题  | 
 从“第一”到“第一” 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  | 
 参评项目  | 
 通讯(新媒体)  | 
|
| 
 体裁  | 
 
  | 
|||
| 
 语种  | 
 中文  | 
|||
| 
 作者 (主创人员)  | 
 连肖、佘振芳、李文科  | 
 编辑  | 
 张一叶、康延芳、李露  | 
|
| 
 原创单位  | 
 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平台  | 
 新重庆客户端头条  | 
|
|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 
 (附后)  | 
 发布日期  | 
 2022-07-01 10:59  | 
|
| 
 字数/时长  | 
 2255字 、 0:0:0  |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报道在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年之际推出,以一家三代火车司机的故事入手,书写从“第一条”到中国高铁多项指标世界“第一”背后的大国崛起篇章。以典型题材凸显深远立意。成渝铁路是中国交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国人20世纪初就有铁路梦,但积贫积弱,几近半个世纪还一寸钢轨未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如今70年过去,中国高铁已享誉世界,被称为新“四大发明”,沧桑巨变见证大国崛起。以微观切口折射重大主题。交通强国题材宏大,线索丰富,报道从三代火车司机的“7本驾驶证”切入,他们见证了70年间中国铁路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的飞跃,也见证了中国铁路多个“第一”的进阶之路。报道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视角独特,意义深远。以丰富细节描摹厚重历史。记者深入采访并查阅大量史料,挖掘细节,比如曾经火车司机要“费力铲煤烧锅炉”,修铁路时沿线老百姓“甚至捐出了自己的寿材”,还原历史现场。报道见人见事,生动鲜活又有历史纵深,在快阅读、碎片化时代,彰显内容厚度及价值。  | 
|||
| 
 社会效果  | 
 作品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发,并通过1+41集群联盟推送,浏览量超过300万人次,被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还被西南铁路公众号等转发,在社会各界均引发强烈反响。不少网友感叹:“一条铁路改变了无数个城市。”“这样的故事极富价值,值得我们记住。”  |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采访对象祖孙三代火车司机身份特殊,他们亲眼见证“70年,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到中国高铁多项指标世界第一”的过程,记者深入挖掘背后故事,并通过查询档案、采访川渝铁路修建者等方式,多维度做厚报道,格局宏大,立意高远,意义深刻。同意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