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基建”赋能传播模式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为主流媒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城市广电媒体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努力突破资源有限、资金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难题,全媒体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媒体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技术引领和推动,伴随数字经济 的蓬勃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 为媒体的融合转型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了新动 能。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众多城市广电媒体以“新基建”引领数字化转型,形成以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为重点特征的业务链条,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城市广电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需要“新基建”
全媒体时代,“新基建”在技术迭代、平台聚力、 协同融合、价值赋能、数据驱动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凸显。 在新媒体传播场域中,传统的物理传播边界被打破,媒体所在的属地区域已不再是其所面对的实际竞争市场,如何用好“新基建”,提升城市广电在全网传播生态中的竞争力,成为城市广电媒体面临的新课题。
“新基建”为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机遇。“新基建”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在推动企业与产品进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和产品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传播格局下,城市广电媒体不但要应对传统媒体自身发展的压力,与新媒体平台进行竞争,还需与不同层级的媒体进行竞争。许多城市广电媒体正在通过平台重构、资源整合等媒体融合方式尝试转型发展,而以信息基础设施等为主要要素的“新基建”,无疑是城市广电媒体传播力再造、提升的重要路径。
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媒体融合智能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基建”通过“联接”“计算”等技术创新,构建数字与物理世界的交融,使传播内容从信息到价值到秩序进一步发展。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进程之一是联网电视的崛起,这是一种借助蓝光播放器、游戏机、智能电视,接入并能够使用互联网长短视频内容服务的电视机。由渠道和终端交互变革引发的新电视业态,正在重塑新电视生态并驱动电视与数字媒体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基建”必然会为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新基建”为城市广电媒体开展数据服务提供保障。以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引领着新时期的产业变革与技术革命,不但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流程与模式,也改变了用户的媒介消费习惯和媒介产品内容形态。
城市广电媒体融合最直接的表现是生产过程和媒介产品的数字化,这虽然离不开管理层专业能力、领导能力及政策面的支持,但关键因素是技术的投入。 在深度融合中,城市广电一般都是通过构建以音视频 为主体的融媒体制播体系、打造系列新媒体传播平台来实现内容生产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整合营销成为 服务城市发展、企业成长和市民生活的综合运营商。
在城市广电媒体已经采用的媒体融合模式中,“中央厨房”是主要的运作模式,大数据是媒体普遍的技术选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和形态也在 不断推进与运用之中。在用户日趋碎片化的消费生态中,具有创新力、沉浸感、年轻态品质的融媒体内容正借助技术的创新推动和传播平台的延伸向短视频、 直播等渠道全面渗透拓展,多元内容在立体化、多层级的跨媒体传播矩阵中以多样化方式不断突破边界、“破圈”突围,中短视频快速占领市场“赛道”,通过 紧密连接社交和电商,不断改变视频行业竞争规则。当下,在传播新常态中,开始步入加速期的“新基建”必然为城市广电媒体数据服务提供保障。
“新基建”为城市广电媒体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推进跨平台、全终端、多场景发展是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其内容生产主要依赖新闻节目,特色化、高质量、现象级的传播内容相对缺乏,导致用户黏性不足,受众大量流失。需通过深度融合,使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与传播模式更便于服务用户,使运营方式和社会服务能力发生结构性变化。
国家“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固定宽带、重大科技设施为重点,大力推动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在数字文 化产业即将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时期,“新基建”的基础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城市广电媒体推进深度融合构架的重点,是通过基础平台建设构筑数据中心、以数字基础设施平台构筑传播中心,完善“云、网、端”平台,将创作、生产、传播等向“云上”深度拓展。5G的千兆速度、超低延迟、更高可靠性和可使用设备的增加将对视频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会改变视频和电视传输、本地广播、现场活动和虚拟现实场景,并刺激现有应用程序的改进和创新,这都将为城市广电媒体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基建”背景下城市广电的全媒体 传播体系建设
媒体传播力的构建需根据新的传播环境打造新的传播体系,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城市广电媒 体必须借助“新基建”建设构筑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的模式再造中,充分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机遇。
“新平台”驱动内容生产体系化。内容生产一直是广电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基础,是其核心竞争力。虽 然媒介融合理念与实践使广电媒体不管是在宏观概念 上还是微观运作上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内容生产仍是 当下广电媒体所具备的基础性竞争资源。在深度融合体系中,城市广电媒体内容生产的理念和手段都需全 方位提升。在传统的媒介产业链中,内容没有太多交融,一种媒介生产结构只生产一种媒介内容,媒介载 体对媒介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新技术背景下,数字技术为消解各类媒介内容生产之间的壁垒提供了更多可能,内容生产成为内容传播、文化生产链条中的上 游集群,通过多元化的全媒体渠道分配到各类终端, 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产业链结构,弥合出一个统 一、集成的数字内容平台,形成了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① 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内容产品的重要输 出单位,需要以全新角度衡量自身在整个内容产业生 产体系中的作用。近年来, 为提高主题宣传的传播力,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着力打造融媒主题宣传季,即围绕核心主题、通过体系化内容生产,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产品,极大提高了“到达率”和影响力,成为重 大主题宣传的创新品牌。如 2018 年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推出的《风起东方》、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红旗插上“总统府”》、2020 年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推出的《春天保卫战》、2021年聚焦建党 100 周年推出的《初心起宏图》等,内容包括动态报 道、主题活动和重点产品,形式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直播、动图、漫画、H5 等,全部实现融媒传播。围绕党的二十大推出的《践行嘱托向未来》,包含十大融媒行动,以基于融媒传播平台的体系化内容生产,有效提升了传播力、影响力。
“新终端”实现应用场景多元化。随着“新基建”的加速,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应用价值也会越来越高,打造多场景信息传播与流量聚合主流平台成为城市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媒体向智能媒体发展,新传播方式使媒体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以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为例,多终端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自主可控的移动平台牛咔视频为主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整合城市资源,以优内容、强互动、全服务来增强吸引力和用户黏性,实现城市经济、人文、民生的全覆盖,加上第三方平台账号,粉丝近1亿 ;二是以奇迹畅娱为IP的MCN (多频道网络) 平台,发挥主流媒体平台的公信力优势,在账号孵化、短视频制作、宣传推广、直播带货运营、融媒培训等方面提供多元服务 ;三是以“小时间声媒”为代表的有声阅读平台 ;四是5Glive双向融播平台,融合户外大屏、电视中屏、手机小屏,整合城市资源,以城市美景引发共鸣,以情怀认同实 现价值传播,基于这一技术打造的“Live 南京”,已经成为技术赋能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体品牌。另外,VR新闻、机器人写作、网络直播、全景视频等 新的呈现形态和创作手段,不但推动广电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呈现时空上的变化,也倒逼其不断变革内容的制作主体、制作过程等。
“新设施”推动技术服务共享化。媒体融合不仅是内容、媒介和渠道的融合,也是技术的融合。在“新基建”助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技术共享 是关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手段,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着力推进传统基 础设施的“数字 +”“智能 +”升级,为融合发展和传 播力提升创造新动能。由“全媒体资源汇聚平台、资源服务平台、集成播控平台”三大核心模块组成的全媒体技术系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面运用到全媒体采编平台中,以 4K、高清电视制播系统、 AR 沉浸式仿真演播室和基于 IP 技术的全流程播控系统 为核心,打通传统广电技术专业化与新媒体技术民用化之间的藩篱,构建起全媒体技术平台,为传播的多渠道、 全媒体、跨区域、立体化创造了条件,不断强化内容库 建设的“融合生产”核心地位,以创新业务流程促进内 容生产和播出的数字化。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已建成融媒 体新闻生产平台,主要包括新闻制播网、融媒体生产平 台、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和新闻媒资等子系统,实现了 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汇聚整合。
融合发展背景下城市广电全媒体传 播体系建设的思考
“新基建”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网络,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打造基础设施体系。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城市广电媒体能否及时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转型为“全息媒体”,将决定其未来的生存发展。
平台思维推动城市广电媒体传播创新。“新基建”的涵盖范围决定了其不但可以为传媒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内容生产和服务体系,还可以为传媒产业带来新的 商业模式。“新基建”强调使用通用技术与建立技术标准,打造数字技术底座,倡导技术扩散,加速跨领域互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其内容、价值及发展方 向应引起媒体高度重视。
对于城市广电来说,“新基建”应重在内容聚合、共享平台建设。电视头部内容与其在新媒体平台的衍 生内容相辅相成,生态价值及传播价值不断扩展并重 塑,移动小屏以更加多样的触点将优质内容精准送达受 众。对于城市广电媒体而言,推动媒体融合不仅是巩固 基层舆论阵地的需要,也是畅通城市情感连接的有效手 段,实现这一任务的基础就是生产满足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因而,城市广电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包括内容 生产的数字化。自 2018 年上线“牛咔视频”客户端以来,南京广电集团持续优化其性能,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深挖用户潜在价值、寻找数据共性、构建用户画像、内容偏好模型等,挖掘海量数据中隐藏的传播价值。集团基于城市信息传播开发的“5Glive双向融播平 台”,有效满足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需求。升级互动点播功能后,用户还可对平台的播出版式、播出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获得全新体验。
用户思维构建内容“智造”协作新体系。融媒生态中的用户业务场景多元、用户交互频率高,在用户的浏览偏好、访问行为、点击频率等方面,产生各种 “非结构化”的原始大数据,不但促进了媒体“感知、思考、决策”的提升,也会拓展媒体融合的多元场景应用。目前,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和成果应用还难以达 到与认知智能同样的效果,需要超大规模和多粒度的 原始数据。②通过强大的技术推动,“新基建”能有效破解传媒产业中内容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存在的数字化 “断点”难题,解决平台内部的数字化“断头路”现象,消除不同领域之间的数字化“孤岛”问题。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努力为用户提供全流程场景化的智能服务,提升内容产品的传播力。以集团开发的“天权媒体内容版权区块链存证交 易平台”为例,平台使用 AI 技术,建设分析集群,依 托大数据技术探索反盗版溯源系统的建设,提供桌面客户端平台、网站个性定制、精品展示等功能,整合新闻媒资、历史媒资、融媒体内容库,建设“本地+云平台”的“媒资 AI 管理应用平台”,为媒体生产、交互、分发等提供支持。
创意思维拓展资源提升传播质效。“新基建”的价值在于传播能力再造。数字时代的媒体是创意的行业,有好的创意,才有好的传播,才有更高价值。要了解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根据受众的思维模式、特征和 规律进行创意构思,以有效拓展、整合资源,提升媒体传播能力。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以创意思维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致力于“服务城市发展、企业成长、市民生活”,成为“南京文化宣传及活动运营的综合供应商”,聚焦资源优化配置和品牌建设,丰富“新闻 + 政务服务商务”内涵。平台建设方面,以“云上南京— 牛咔视频”为主要载体,广播、电视两翼协同发展,建设新型融媒传播矩阵。同时,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融媒产品,制作推出 7 季历史人文纪录片《南京》,连续推出《诗行天下》《解码南京》《国宝在金陵》等文化节目,并以“内容定制、文化宣传、活动运营、智库咨询、舆情服务”五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服务更好地实现精准传播。通过“联盟+传播”“联盟+技术”模式,积极开展跨地区、跨媒体合作,以数字技术建设,全面开展智媒数据的应用开发。
结 语
信息技术的赋能,使城市广电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 推进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紧跟信息革命步伐,充分运用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城市广电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