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点亮文明之光 映照大同梦想——读懂“一墩难求”背后的深意

2023-10-31 10:2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点亮文明之光 映照大同梦想——读懂“一墩难求”背后的深意

参评项目

通讯(通讯社)

体裁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

周杰、孔祥鑫、张漫子

编辑

许基仁、树文

原创单位

新华社

刊播单位

新华社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新华社通稿、新华每日电讯头版等

刊播日期

2022-02-10

字数/时长

3254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在北京冬奥会上,吉祥物“冰墩墩”的“走红”成为热点和亮点。记者敏锐地扑捉到这一新闻现象,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宏大的观察视角、更深刻的思想内涵解读“一墩难求”背后的深意,阐释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向未来传递的精神和理念。 一、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内涵深刻。北京冬奥会是“冬奥梦”与“中国梦”的精彩交织,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中国发展与世界未来的命运与共。“一墩难求”折射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意义,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主题。该报道从政治高度、全局视野、历史逻辑对“一墩难求”进行阐释,呈现出深远的写作立意。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视角独特。该报道通过“冰墩墩”延续奥二、运梦想、文化符号传播中华文明、未来寓意寄托人类梦想三个层次,围绕北京冬奥的吸引力、奥林匹克的凝聚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三个方面构建报道框架,体现了独特的阐释视角和深厚的写作功底。 三、以小见大、贴近受众,多元阐释。该报道看似写人人可知可感的“一墩难求”现象,实则阐释北京冬奥会的重大主题,通过工作人员的温暖讲述、体育工作者的感同身受、冬奥参与者的深情回忆和专家学者的精妙点评,实现了“大新闻”的“实落地”和“硬新闻”的“软着陆”。

社会效果

一、该报道一经播发即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为北京冬奥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该报道被272家媒体采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阅读量超600万。该报道被《新华每日电讯》《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和省市机关报重点采用,被主流新媒体客户端和微信公号重点推送,在社交媒体形成大量转发,形成镇版刷屏之势。该报道在网上激发了强大的正能量,在网民中形成热烈讨论,不少网民纷纷留言互动。例如,“‘冰墩墩’受追捧的背后,彰显的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人类又站在一个梦想的新起点。”“冰雪盛会,中国方案、中国答卷!” 三、该报道不仅成为新华社北京冬奥会报道的范文佳作,也成为兄弟媒体单位的标杆旗帜。该报道对于“一墩难求”背后深意的解读,对于中国因冬奥产生强大吸引力的阐释等,为各大媒体解读冬奥现象奠定基调、指引方向。稿件中的金句在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中被媒体广泛引用。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这是冬奥报道中一篇不同视角的报道,作者在“冰墩墩”火热现象的背后,敏锐抓住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角度,挖掘出火热现象中蕴含的本质问题,并以此为立意点,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效及保护与创新协同发展的关系,逻辑严密、文风朴实、语言流畅,具有过硬说服力。更为可贵的是,这篇评论具有很好的外宣效果,对在国际舞台展现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积极做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