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废弃线杆矗立街头谁来“拔刺”?

2023-10-31 09:4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废弃线杆矗立街头谁来“拔刺”?

  参评项目

  舆论监督报道(电视)

  体裁

  新闻专题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黄珺、陈美娜、臧晶晶、李黄祺、蔡丽芳

  编辑

  费兴海、路平、郑晓玲

  原创单位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刊播单位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看见》

  刊播日期

  2022-08-24 20:00

  字数/时长

  0:7:0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这是一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优秀舆论监督报道。废弃线杆矗立街头多年,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带来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但城建、经信等部门和电力、移动等产权单位都表示“无能为力”,这表面反映了年代久远、权属不清带来处理难的问题,内在指向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的作风之弊。报道坚持“小题大做”,力求追问身边“小事”撬动改进工作作风这个“大事”,从人人熟视又忽视的一根废弃线杆着手,开展“刨根问底”,深入城市街头巷尾查找,顺藤摸瓜调查线杆使用单位,在各方都觉得“无能为力”后向有关部门求证,在得到也“无能为力”的答复后,查找各种资料证实并非“无能为力”,而是“止步不为”,最终以真实客观的监督报道反映问题处理的难点、堵点和深层次的干部作风弊端。报道思路清晰,内容翔实,问题具有共性,监督富有建设性,既有利于实际问题解决,又容易引发共鸣和深思,起到鞭策干部转变作风、切实解决民生小事的良好效果。

  社会效果

  报道经湖州新闻综合频道和新媒体客户端南太湖号、湖州日报、湖州广播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全网刊播后,引起网民热议,客户端报道阅读量一小时内达到“10万+”。报道当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副市长张宏亮在街道与各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和基层干部一起收看报道,并针对“拔刺”难题现场召开整改推进会,借报道之力促“事不过夜、闻风而动”的干部作风之变。随后,湖州全域废弃线杆专项整治迅速启动,历时半年,拔除25300根废弃线杆,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废弃线杆全域动态清零。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应柏平专门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总结推广,充分彰显了舆论监督报道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2023年2月,湖州出台《湖州城乡架空管线管理规定(试行)》,探索全市线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废弃线杆产生。“浙江宣传”“南方周末”等媒体平台对“拔刺”相关内容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提升作品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新华社大型政论片《中国的民主》第五集《有力的监督》将此选为典型案例。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作品选题反应了“小民生”中的“大民生”问题,体现了媒体整合自身资源、政务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现了媒体报道紧密勾连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作品表面上反映的是废弃电线杆的权属关系不清之事,实则揭露权属单位不作为、致使政策制定流于文件无法落地之实。记者调查深入本地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毛细血管,通过反复查证各方资料,摸排废弃线杆的治理堵点、难点、痛点,鞭策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协同治理,找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效机制。 报道篇幅虽短小精致,但内容详实可靠。记者调查从基层社区走访入手,会同权属单位现场求证,回应普遍民众之关切,通过权属单位与主管部门交叉查证,最终敦促多部门协同推进废弃线杆“拔刺”整改工作。节目编后语直指治理疑难在于作风之弊,彰显了舆论监督报道揭示现实问题、深入调查实际、富有建设性和促进时代进步的作用。 作品选题符合网民、市民的普遍期待,文风扎实可信,报道播出效果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切实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篇舆论监督报道的佳作。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