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Commentary: Is China's B&R initiative just hegemony in disguise? (评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披着外衣的霸权主义?)

2024-01-18 15:4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Commentary: Is China's B&R initiative just hegemony in disguise? (评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披着外衣的霸权主义?)(英文)

参评项目

国际传播(评论) 

语种

英文

者(主创人员)

李来房

编辑

韩松 ,张永青

刊播单位

新华通讯社

首发日期

2017年05月13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新华社英文大广播    

作品字数 (时长)

813字

 作
 品
 简
 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新华社加强议题设置,精心组织系列评论,有针对性地批驳海外舆论对倡议的误读。《评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披着外衣的霸权主义?》是这次重大主场外交对外报道中产生重要国际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精品力作。 作者坚持国家站位和全球视野,结合中国外交政策和“一带一路”原则,深入调研,创新表达,在论坛开幕前一天播发此文,阐明中国立场,响亮发出中国声音。文章论述有力,有理有据,驳斥海外妄称中国利用“一带一路”谋求地区霸权或搞新殖民主义,强调倡议绝非中国寻求霸权的工具,而是合作共赢基础上追求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稿件被路透社、英国《卫报》、天空电视台、《每日邮报》及新加坡《海峡时报》等近30家海外主流媒体刊登和转引,有力传播了中国声音,批驳了境外对“一带一路”的误读,维护了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为高峰论坛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彰显了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引导力。 路透社转引说,新华社英文评论回应了某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保留意见。《卫报》、天空电视台、《海峡时报》等引用评论观点说,“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将来也不会是隐蔽的新殖民主义,高峰论坛“不是宣称新霸权的场合,而是结束旧霸权的机会”。 稿件起到以正视听、消除疑虑的舆论引导作用,有效压缩了海外诋毁倡议的空间。   

  稿件被路透社、英国《卫报》、天空电视台、《每日邮报》及新加坡《海峡时报》等近30家海外主流媒体刊登和转引。    

 推
 荐
 理
 由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中,这篇重点评论响亮发出了中国的声音,批驳了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的误读,成功地影响和引导了国际主流舆论, 有力配合了中国重大主场外交,取得出色的国际传播效果。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牛青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