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 |
参评项目 |
评论 |
语种 |
中文 |
作 者(主创人员) |
刘涛 |
编辑 |
杨国营 |
刊播单位 |
中国教育报 |
首发日期 |
2017年12月29日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中教评论 02 |
作品字数 (时长) |
1536字 |
采 作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中央一贯重视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2017岁末,“佛系青年”成为各大媒体的年终盘点中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所谓“佛系青年”,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形容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态度:无欲无求,看淡一切,心若止水,怎么都行。有人或许认为,这只是一些青年人的自我调侃,不算什么大事。事实绝非如此。“佛系青年”只是表象,其实质是丧文化在青年人中的流行,其危害绝不可轻视。作者从几个不同层面展开探讨: 一、社会维度。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如果一切都随大流、都无所谓,我们如何理解并诠释责任、主体性、生命意识这些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文化维度。“佛系青年”是典型的青年亚文化,这已为国际学术界公认,其危害不容小视。 三、价值维度。关注“佛系青年”,不仅仅是关注青年人的精神价值问题,同样是关注网络空间的文化选择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青年精神,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 “佛系青年”是当下部分年轻人缺乏理想信念、远大志向和奋斗精神的缩影。虽然只是部分层面的现象,但绝不可忽视其潜在危害。面对网络上存在的含有负能量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呼唤青年人在社会问题和生存现实面前的担当、抱负与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有公共担当,需要有直面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需要朝气蓬勃的青年精神。 由表及里、由浅及深,通过全面、缜密、深入的论证,作者清晰地阐明了“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这一颇具思想高度和现实意义的观点,文章显示出了鲜明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警示意义。 |
社 |
“佛系青年”在2017年末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这背后绝非像某些人想得那么简单,绝不仅仅是少数年轻人的自我调侃,而是一种充满消极色彩的亚文化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年轻人中的显现,是一种社会典型症候。本文的发表,对于廓清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具有十分积极的引领作用,多位教育界知名人士对本文公开表示支持,不少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讨论对本文的看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本文发表当天即被人民网、光明网、搜狐网、凤凰网、央广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产生了更大范围的舆论传播效果。不仅如此,本文提出的“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这一核心观点,与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与师生座谈时谈到的“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等重要指示精神可谓高度契合。 |
初 推 |
这是一篇激扬青春、鼓舞干劲、凝聚力量的优秀评论。评论站位高、立意远、挖掘深,针对当前“佛系青年”这一热点话题,从社会、文化、价值三个维度剖析其成因及社会影响,进而提出“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的核心论点,呼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整篇评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层次推进,说理循循善诱,传播了正能量,激发了社会共识,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方面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功能。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