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

2024-01-18 15:4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

参评项目

消息 

语种

中文

者(主创人员)

沈建波,施力维,胡丹

编辑

沈建波,徐月萍

刊播单位

浙江日报

首发日期

2017年12月18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要闻   1 

作品字数 (时长)

900字

 作
 品
 简
 介

  围海造地曾是我国沿海地区破解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的普遍做法,虽然满足了一时发展之需,却带来沉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教训极为深刻。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成为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获悉苍南县大渔湾虽获国家海洋部门批准,但当地仍多方征求意见、主动放弃围垦这一消息,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重大新闻价值,立即赶往当地采访,既实地踏勘海岸线,又接连采访当地渔民、机关干部、环保专家,以简约的文字精准还原当地持续30年的这场围垦争论,从人海之争的矛盾冲突,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凸显时代之变和发展理念之变,反映了进入新时代人们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奋发作为的新气象和新境界。




  这篇独家报道一经刊发,迅速产生全国性的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主流网站和众多新闻客户端纷纷转载,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外有40多家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作为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温州市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大渔湾“退围还海”的相关报告,要求苍南积极创建海域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渔村振兴的样板,并努力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推
 荐
 理
 由

  这篇报道反映的事件典型、问题深刻、主题重大,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2017年国家海洋督察发现,有些地区违规围填海问题突出,苍南县却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围垦工程,报道紧紧围绕这一新闻事件,以发展理念之变为报道主线,从过去的人海之争到如今的人与自然成为生命共同体,“滴水见阳光”,深刻揭示了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现实针对性。报道结构精巧,主题鲜明,文字凝练,行文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指导性、艺术性,不长的篇幅浓缩且清晰传递了中国社会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变迁,在矛盾冲突和演化中得以尽情展示。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周柏豫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