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Nation launches mighty new island-maker (中国性能强劲的新型“造岛神器”下水)(英语) |
参评项目 |
消息 |
语种 |
英文 |
作 者(主创人员) |
赵磊 |
编辑 |
朱喆 |
刊播单位 |
中国日报社 |
首发日期 |
2017年11月04日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要闻 1 |
作品字数 (时长) |
420字 |
采 作 |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柱,在世界各海洋强国都是扶持发展的重点领域,但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服务党和国家的海洋战略,我国船舶工业部门不断加大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研发投入,有力地配合了海洋开发以及南沙岛礁建设工程。在我国新研制的海洋工程装备中,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可用于陆域吹填的绞吸船等重型装备。根据公开资料,在南沙岛礁建设工程中,得益于我国陆域吹填装备的强大实力,南沙群岛内数个我国实际控制的岛礁面积已扩大了数千倍,成为中国海洋实力的新象征。我国在2017年也宣布,对可用于吹填作业的大型工程船舶实施出口管制。 此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绞吸船都是欧洲公司设计的,而我国现役性能最强、最先进的绞吸船是中德合作研发的。因此,当记者从中船工业获悉,由其下属的七〇八研究所研制的“天鲲号”下水后,马上联系了七〇八所的研发人员,拿到了其他媒体尚未报道的第一手素材,并且独家采访了此船的总设计师。报道围绕“天鲲号”作为亚洲最强“造岛神器”这一地位,解读了该船的先进性和重要用途,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该船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吸出足以填满三个游泳池的泥沙并即时输送到15千米以外的地点进行填海造地作业,向外界展示了我国在陆域吹填装备领域的研发制造实力。 |
社 |
文章刊发后立刻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先后被法新社、美国之音、德国之声、俄罗斯卫星新闻网、福布斯新闻网、新加坡《联合早报》、印尼《雅加达邮报》以及《日本时报》等境外媒体转载300余次。境外媒体在转载的同时评价说,“‘天鲲号’有能力在一年的时间内造出9个人工岛来”,“将极大推动中国在南沙的岛礁建设”。 |
初 推 |
中国是世界海洋工程大国,中国的海洋工程船舶先后经过了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三步走”历程。“天鲲号”具有技术标准高、装备水平高、环保要求高、设计人性化等几大特点,它的成功下水,标志了我国陆域吹填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该稿件是中国日报针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话题,自主策划的重要独家新闻,国际反响强烈。采编团队经过周密策划,拿到了第一手素材,从“造岛神器”这一吸引眼球的角度入手,凸显了“天鲲号”这一重型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取得了海内外良好的转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