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榆柳巷里,一场主人缺席的中秋家宴

2024-10-30 17:3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榆柳巷里,一场主人缺席的中秋家宴

参评项目

通讯(报纸)

字数/时长

1691字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

肖春飞、魏永贵、热依达

编辑

冯永芳、李菡

原创单位

新疆日报社(集团)

发布端/号/媒体名称

新疆日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一版转接三版

刊播日期

2023-09-30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的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最重要的主题。塔城地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典型意义。为此,新疆日报社(集团)组织骨干采访团队,选择中秋节这样一个万家团圆、充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的节日,前往塔城挖掘最能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在团队了解到的数十个故事中,家住榆柳巷的退休民警马新华和小巷居民们的故事击中了大家内心。记者们敏感意识到,他们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深厚情感。报道团队以中秋“主人缺席”、小巷居民一起过节为现场,以一篇1691字的小通讯将榆柳巷的故事娓娓道来,富有感染力。报纸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

社会效果

  榆柳巷的故事一经推出,就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央媒和新浪、腾讯等网站迅速转载,形成宣传声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报道被相关部门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材料,此前默默无闻的榆柳巷,迅速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塔城地区在榆柳巷随即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创建工作,不少地州市前往参观学习。自治区对榆柳巷故事的挖掘、创作随之展开,并筹拍电视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本篇报道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主题重大。本篇报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导向鲜明。在美西方反华势力抹黑、污蔑新疆的大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展涉疆舆论斗争、凝聚各族群众力量、共建美好新疆的强大法宝。

  二是文字简洁、文风朴实。用1691字的篇幅把这样一个跨度数十年的故事讲得明白晓畅,是体现改文风要求的一篇精品佳作。

  三是角度创新。在中秋节这样一个节点,讲了一个“主人缺席家宴”的故事,充满了浓浓温情。这在民族团结故事的报道中是不多见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4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