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们看不见,就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履职记

2024-10-30 17:3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我们看不见,就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履职记

参评项目

通讯(新媒体)

字数/时长

1921字;0时0分0秒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

张永定、肖春道

编辑

吴倩、谢婷、戴艳梅

原创单位

福建日报

发布端/号/媒体名称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刊播日期

2023-03-1108:30

作品网址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605/1803281.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418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2023年初,盲人王永澄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年来,首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盲人。让残疾人拥有平等公平的机会,充分参与正常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彰显。作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将如何履职,于全国人大、于读者、于他自己都是一件新鲜事、重要事。与编辑沟通后,记者决定对他的履职过程进行持续追踪、深度报道。近一个月时间里,两位记者接力采访,记录下他工作生活、调研慰问、赴京参会的前前后后。该通讯与18张照片、一条短视频、一张海报组合的融合报道于3月11日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首发,通讯及组图于3月13日在《福建日报》四版刊发,这也是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篇深度报道。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描绘的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图景中,残疾人事业这一笔,不可或缺。王永澄的履职故事,体现出我国盲人群体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制度保障,正是这一笔的生动注脚。

社会效果

  该报道刊发后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全国人大的特别关注,中国人大网及中国人大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转载引用。该报道还推动了全国人大完善盲人代表无障碍履职的保障举措:2023年下半年,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历史上首次制作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会同4家建议承办单位专程赴福州向王永澄代表送交答复;2024年3月,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其他大会文件也同步推出盲文版……这些让王永澄代表的履职路更加通畅、盲人群体的意愿更快实现。

  除福建日报社的新媒体矩阵外,该报道还被多个主流新闻资讯平台和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的网站公号在显要位置转载,据不完全统计,网、端、微等主要渠道累计阅读量破千万。该报道也让王永澄走进全国媒体的视野、被多家媒体持续关注,通讯的标题“我们看不见,就让更多人看见我们”和部分内容被后续报道大量引用,使得他代表残疾人群体的心声、建议被更多人听见、看见。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1.主题重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年来,盲人第一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中国正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努力让每一个人都充分享有所有人权。盲人代表王永澄的履职故事也为世界人权进步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范例。

  2.采访扎实、细节丰富。文中对王永澄履职、生活、调研中的小细节、小故事的描写十分丰富,让整个人物故事变得生动,也可从中看出记者的采访扎实、观察细致。

  3.文字精炼巧妙。该文为新媒体首发作品,在通讯类作品中篇幅并不长,结构紧凑、行文流畅,阅读起来一气呵成。标题中的“看不见”与“看见”,虽简单却包含了视觉、关注、理解等多重语义,结合盲人代表的人物身份,贴切而巧妙。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40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