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来了!丝路新画卷 |
参评项目 |
新闻专题(新媒体) |
字数/时长 |
2869字;0时5分26秒 |
语种 |
中文 |
作者 (主创人员) |
马小宁、曹鹏程、孟祥麟、王海林、周晶、毛文正 |
编辑 |
集体 |
原创单位 |
人民日报社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人民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 |
刊播日期 |
2023-10-1614:33 |
||
作品网址 |
|||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人民日报推出《来了!丝路新画卷》多语种(10语种)创意时政新闻专题片,以张骞、郑和、利玛窦等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古今“穿越”呈现共建“一带一路”成果。 专题片以三维技术搭建厚重历史场景、以微缩景观呈现共建“一带一路”成就,使观众在虚拟与实景之间、历史与当下之间穿行,向世界诠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突出成就与生动实践。 “这条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是视频开篇的镜头,本片以“路”为意向,精选十年来习近平主席见证过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以习近平主席的声音统领全片。随着“路”延伸向远方,这条跨越千年的“一带一路”画卷徐徐展开,通过中欧班列、中老铁路、中国菌草等意象及当地普通民众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场景的微缩呈现,邀请包括国家话剧院在内的30余位中外演员复刻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现场,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实在在的成果遍布世界各地。 人民日报派出百余人采访团队分赴五大洲20多个国家,拍摄记录了大量的独家音视频素材,除了制作该专题片,同时推出“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专栏文章25篇,通过创意视频加图文报纸版面的新闻专题形式全景式呈现共建“一带一路”成果。 |
||
社会效果 |
该专题片一经发布就被全网置顶推送,人民网首页首屏推荐,“一带一路”等话题词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等海内外百余家主流媒体平台转发。哈萨克斯坦通讯社主动将该产品译成哈萨克文在其平台推送,全网覆盖受众超4亿人次。该作品被评选为人民日报社2023年度融媒体精品工程特等奖,2023年9—10月份人民日报社好新闻融合报道一等奖。 该作品以中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阿拉伯文、俄文、希腊文、哈萨克文、泰文等10种语言在海内外传播。 在国内,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人民网微博、微信,“人民网+”客户端,人民视频网站、客户端,环球网等人民系平台进行了矩阵式发布,学习强国第一时间主动转载。除人民系媒体外,国内400余个媒体平台也进行了转载推荐。 在海外,人民日报脸书账号、Xi’sMoments脸书账号等第一时间进行转发。相关产品被哈萨克斯坦通讯社、老挝《人民报》、巴基斯坦《每日邮报》等海外百余家主流平台主动转载。海内外网友纷纷评价“一带一路,共赴美好”“大国风范大国担当”。该专题片为我重大主场外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该作品以“路”为意向,以习近平主席的声音为统领,在宏大叙事背景下精心选取多个具体场景,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现习近平主席的卓越智慧和推动全球互联互通、 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作品重新梳理历史资料和人物故事,结合对共建国家人物的采访,产出新的叙述方式和信息价值。融合多种新媒体技术,以三维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微缩景观连接古今中外,AR场景增强观众代入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实现了重大主题的“破圈”传播。 |
||
编辑:袁新文、叶蓁蓁、寇非、李晓宏、牛震、张峰、刘红、陈星星、王新萍、孙广勇、张晓东、薛丹、任姗姗、李锋、李琰、吴乐珺、莽九晨、白阳、韩秉宸、黄发红、刘歌、刘慧、张矜若、李安琪、韩晓明、王骁波、张远南、屈佩、贺迎春、曾伟、赵岍、梁昌杰、徐丹、邱耀洲、李杉、丁雪真、魏薇、王小林、李慧、姚雅男、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