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标题 |
大国重器——北大荒打造“中国饭碗”“农业航母”记 |
参评项目 |
典型报道(报纸) |
字数/时长 |
13062字 |
体裁 |
通讯 |
|
|
语种 |
中文 |
作者 (主创人员) |
集体 |
编辑 |
周泉涌、赵宇恒、王一晴 |
原创单位 |
农民日报社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农民日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要闻,一版 |
刊播日期 |
2023-09-25 |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念兹在兹。2018年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总书记就到北大荒考察,留下“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农民日报记者此前就持续关注报道北大荒粮食生产,此后更加注重对其典型经验的挖掘报道,推出一系列新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敏锐捕捉到,北大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稳粮强农之路,是端牢“中国饭碗”过往努力的缩影,也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一种生动预演。尤其在全球粮价飙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报道北大荒打造现代化“农业航母”的创新实践,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和底气,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为此,在总书记考察北大荒5周年之际,农民日报提前精心策划,派出采访组深入北大荒采访调研。记者用一周时间深入北大荒多个农场采访,获取了大量最新一手素材和北大荒70多年来的历史资料,几易其稿完成报道。2023年9月2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荒5周年的日子,农民日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重磅推出北大荒端牢“中国饭碗”、打造“农业航母”的创新实践报道。稿件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系统展现北大荒的稳粮强农之路,对于其他主产区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端牢中国饭碗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
社会效果 |
该报道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作为本报重磅栏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调研记”文章,深情讲述了北大荒70多年来在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卓著贡献,深刻总结了北大荒人破解“谁来种地”问题、处理好“统”与“分”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经验,在全球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为各地贯彻落实中央重农抓粮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荒5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和秋粮丰收的重要时间节点,报道在农民日报官网、官微、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引发广泛关注,中央网信办在全网进行置顶推送,一百多家媒体平台转发转载,进一步释放了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力回应了社会上关于粮食安全的舆论关切,通过北大荒从“会种地”到打造新型国际大粮商的发展成就,向社会各界传递出中国能够很好地把政府与市场、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提供底气、支撑和自信。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关注粮食安全重要议题,以典型报道强引领稳信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北大荒发展70多年来,始终与粮食紧密相连,粮食综合单产连续多年与美德法等同列世界粮食单产第一阵营。报道站位高远,立意深刻,策划及时精准,不仅全面深入报道了北大荒在稳粮强农和改革创新方面的经验,为其他粮食主产区提供重要经验借鉴,也从侧面生动展现出中国粮食自信,在全球粮价飙升背景下,为稳大局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兼具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发掘报道老典型的时代内涵。这篇《大国重器》巧妙选取角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荒提出的重要指示,主要报道这5年来北大荒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改革举措,同时将其放在70多年种地史和全球粮食市场竞争中去分析,增强了典型报道的时代感和厚重感。 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相结合,传统写法与新媒体表达相结合,历史穿透与现实聚焦相结合。从大标题到小标题都贯穿短小精悍、平实浅白风格,小段落、短句子,干净利落的小场景、小细节,伴以小论述、小思绪,给人一唱三叹、回味绵绵之感,让人如身临北大荒、北大仓,在感叹感佩感怀中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中国饭碗”论述的深远思考,进一步坚定端稳中国饭碗的信心底气。 |
作者(主创人员): 何兰生、白锋哲、李竟涵、高杨、刘伟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