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丝路上的中国医生 参评项目 典型报道(电视) 字数/时长 0时24分04秒 体裁 新闻专题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台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湖南广播电视台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湖南卫视18点节目带 刊播日期 2023-10-1817:55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向海外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对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与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守望相助、共谋幸福的初心,亦有力地印证了中国在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方面的努力与担当。中国援外医疗不仅政治站位高,并且60年援外,无论是对外医疗贡献还是友谊缔结,都硕果累累,素材丰富,故事感人。因此,湖南卫视新闻中心策划新闻大片《丝路上的中国医生》,于2023年9月,派出五路记者,分别前往塞拉利昂、尼泊尔、摩洛哥、坦桑尼亚、东帝汶五个国家的援外医疗一线采访报道,记录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的故事。其中有的地方特别偏远,记者需要转几次飞机,再坐车,又坐船,历时30多个小时才能抵达,同时,摄制队伍还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疾病威胁、时差影响等不利因素,在非常有限的采访时间内连续工作。一个月内,节目组完成跨国出差、采访、撰稿、审稿、后期制作,抢工抢时,最终,节目成功于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在湖南卫视和湖南国际频道播出。 社会效果 节目在湖南卫视和国际频道同步播出,通过记录5个中国援外医疗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救死扶伤,及与当地同事、患者之间交往的真实经历,塑造立体丰满、鲜活感人的中国援外医护形象,多维度丰富了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内涵。节目播出后,收视率表现优异,前四集获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第五集排名第二,同时,节目组将节目精彩内容在全网分发,新媒体宣发150余条,全网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点赞30万,评论8万条,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丝路上的中国医生》政治站位高,报道角度独特,通过援外医生在一带一路国家救死扶伤的故事,展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及中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整个节目从共建“一带一路”宏大命题、中国援外医疗60年历史以及不同国家中国援外医疗队援助的事实中,深挖细节、以情动人,整体节目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最终让一张张鲜活可亲的中国医生面孔,凝聚成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多维度地丰富了国家形象构建内涵,是一次成功且有益的创新尝试。
集体人员名单
作品标题:丝路上的中国医生
作者(主创人员): 集体(范林、马婉琳、童欢、唐棠、朱丹、张思思、丁玲、谢伦丁、李建飞、龚文彬、李银、蒋朝晖、胡俊涛、姜幸、莫原、杜登伟) |
编辑: 钟益帆、王楠、胡顺江、陈慧、盛莎、曹旭芳、李欢、刘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