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断航26年后,古老小清河获新生

2024-10-30 14:3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断航26年后,古老小清河获新生

参评项目

消息(报纸)

字数/时长

988字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蒋兴坤、王彤彤、梁旭日

原创单位

大众日报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大众日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要闻一版

刊播日期

2023-07-02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202371日,小清河在断航26年后迎来首次全线空载试航,这条拥有近900年历史、山东唯一兼具水陆联运、海河联运、农田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河道迎来新生。当年6月初,大众日报即提前准备,专门组建采访组,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实地采访,从小清河源头济南出发,行走淄博、潍坊、滨州等地,最后到达入海口潍坊,采访了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同志和工程设计师、历史文化专家、沿线群众、摄影爱好者等80余人,形成9万多字的采访素材和大量影像、视频资料,力求全面掌握小清河复航的背景、过程及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630日晚得知试航消息,采访组第二天一早即赶到博兴港现场,全程跟访,实时发布现场消息、短视频、海报、长图等新媒体产品,同时结合一个月来的采访积累,精心采写提炼出消息《断航26年后,古老小清河获新生》,72日在一版见报。

社会效果

  时隔26年后复航的小清河,陆路可连接中欧班列,水路可通过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构建起一条全新的陆海大通道。这篇作品聚焦小清河复航的关键节点,既展现了山东深入贯彻党中央部署、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也为全国其他地方盘活内河通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作品刊发后,被多家权威媒体转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中央、地方等各级媒体跟进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这一作品文字精炼、结构精巧、视角新颖、层次丰富,在不足千字的篇幅内将小清河复航过程、价值、前景等娓娓道来,信息量大又错落有致。作品的采写,充分验证了“走基层、强四力”的重要性,也为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消息的生产传播提供了借鉴。为期一个月的前期采访,涵盖各方面采访对象80余人,积累采访素材9万多字,最终形成900多字的作品。100:1,体现着主流媒体对新闻作品质量品质应有的专业追求;复航当天策划推出现场消息、短视频、海报、长图等新媒体产品,则体现出融媒生产传播的快速有力。一体采制、先端后报、兼顾快慢、立体传播”,是这一作品对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党报新闻事件消息采制和传播的有益探索。

作者(主创人员):

常青、李振、李艳、娄和军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梦谣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40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