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延安到红旗渠

2024-10-30 14:5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从延安到红旗渠

参评项目

新闻专题 (电视)

字数/时长

0590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河南广播电视台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客户端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河南广播电视台 新闻频道

刊播日期

2023-12-22 21:00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巍巍宝塔山,峥嵘岁月13年——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孕育了延安精神。

  潺潺红旗渠,10万儿女“战太行”——林县人民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锻造了红旗渠精神。

  2022年10月26—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强调“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该片从2023年初开始策划,经过5个月的充分论证,于6月进入拍摄阶段,9月全面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修改。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和安阳一年之际,推发了先导片、海报,以及拆条短视频, 为节目播出预热。完整节目于12月22日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该片分为“天地英雄气”、“ 自有后来人”上下两篇,以新时代的视角回望延安革命年代和红旗渠建设年代,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记录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生动实践,展现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 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时代价值,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 聚精神力量。

  专题片通过精神阐释、故事讲述、人物影像,用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的真情实感,展现延安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震撼人心”。

 

 

社会效果

  2023年10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和安阳一年之际前后,该片推发了先导片 、海报,以及拆条短视频,为节目播出预热。相关预热视频在全国1300多家主流媒体网站 、客户端首页置顶转发,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客户端首页推荐,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重点推荐转发节目先导片,多条节目相关内容在微博、抖音、今日头条、B站等推出并引发关注。截至12月底,总阅读量(含播放量)11.7亿,其中:微博话题词总阅读量4.1亿(2个微博全国要闻热搜,9个微博同城热搜);大象新闻抖音合集,播放1.5亿+;大象新闻抖音话题词5.0亿+;媒体联动转发1.1亿。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1、以“双跨越”模式展现共产党人精神的崇高伟大: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 , 以新时代新视角,以跨地域、跨时代的“双跨越”方式,展现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与崇高,映照平凡英雄的奉献与传承。

  2、以“小人物”方式诉说链接542公里的动人力量。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以宏大主题融入故事化和电视化表达,节目组足迹遍布延安和红旗渠和全国多地 ,行程1万多公里,采访500多人,拍摄素材7000多分钟,专题片在代际人物的探访中展示了故事价值,实现情感和故事的双向奔赴。

  3、以“大写意”方式展现电影级视听影像水准: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既有山川大河的壮美,

  也有英雄人物的崇高之美, 既有新闻的要素、专题的特性,也有纪录的真实、艺术的审美,体现出很强的思想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国际传播价值,专题片在选题定位、叙事结构、美学价值等方面作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探索。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