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独家:50部朝鲜战争电影揭露美国意图 |
参评项目 |
新闻专题 (新媒体) |
字数/时长 |
0时7分26秒 |
语种 |
中文 |
作者 (主创人员) |
张勤 、王潇怡 、张绮薇 、张雅琦 、周婧 琳 、程金典 、周心怡 |
编辑 |
集体 |
原创单位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央视频客户端 |
刊播日期 |
2023-10-01 18:51 |
||
作品网址 |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v000026ih1x&ptag=4_2.8.6.23372_wxf |
||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
2023年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国家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更需重温历史 ,鼓舞奋进 。在还原这段伟大斗争的过程中 ,报道团队发挥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运用大数据监测 ,捕捉美西方媒体歪曲历史真相的倾向 , 结合国庆 对抗美援朝影视题材的热议 ,推出国内首个影像模态大数据调查专题报道 。报道先破后立 , 结构化分析50部美国拍摄的朝鲜战争题材电影 ,拆解美西方错误叙事 。报道利用计算机抽帧技术 ,每隔5秒抽取一 帧电影画面 ,再将从每部电影中抽取出的上千帧画面 ,以同心圆的形状依次排列 ,采用“蚊香图”的视觉呈现 ,建立影像语料库 。在此基础上 ,报道极富创意地以不同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占比为调查起点 ,发现黑白电影中黑色画面多于白色 、彩色电影中蓝色画面最多等视觉线索 ,再由此深入这些画面对应的电影情节 ,独家起底美军方借投资电影夸大渲染美制空能力 、粉饰侵略行径 、推动战争机器的叙事陷阱 ,发掘美军难耐雪地作战等真实细节 ,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形成强烈对比——谁站在历史与正义的一边 ,不言自明 。这则专题报道坚实筑牢我历史定义权 ,提振用户对中国道路的自信与认同。 | ||
社会效果 |
一是引领国内舆论场开始关注美国对华认知塑造 。该专题报道将美国对华认知塑造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分析 ,视频全网阅读量达7300万 ,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热榜 ,并获得共青团矩阵账号 、军事矩阵账号 、主要媒体账号等多圈层转发推荐 ,引发各平台用户对认知域分析和可视化手段的关注与讨论 ,把美国认知建构的系列手段从幕后拉到了台前。 二是开拓政治类融合报道模式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叙事方式 ,引发业界关注和讨论 。视频获得跨领 域专业核心圈层关注 ,视频中使用的技术和呈现方式被一再剖析 ,同时获有关核心部门认可 ,以总台“思想+艺术+技术” 的创新理念为指导 ,真正将“大数据+AI创意”转化为可实践 、可复制 、出精品的生产手段 ,并且探索出用新技术讲述中国精神的现代化融合报道方式。 三是触发和促使境外目标影响对象撰文回应 ,占据国际认知争夺定义权 。相关内容引发《纽约时报 》专门撰文回应 ,被台湾联合新闻网 、香港中通社等港澳台媒体广泛转载和引用核心发现 ,主动设置议程 ,实现了真相话语权的反转。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该专题报道拓展了多模态大数据应用于新闻创作的形态和空间 ,创造了起底调查融合报道新模式 。报道实现了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技术 、开源信息挖掘等跨界跨领域的有效融合 ,开拓了以往传统报道中没有的视角 , 以色彩等画面元素为分析载体 ,令用户耳目一新 ,从而让用户获得了兼具内容独家性和视觉有效性的双重体验。 该专题报道是一部捍卫历史真相 、讲述中国话语的创新之作 。基于对美国的长期观察 ,用扎实数据 和客观分析将美国的种种套路进行呈现 ,通过破解错误认知和建造新认知 ,从底层逻辑深层次引领国内外舆论场 ,把握国际对华认知塑造的主动权。 该专题报道是一则深刻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当下意义的时代之作 。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更是在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受干扰 、不被迟滞 、不可逆转的坚强支撑 。该专题报道运用数字技术、影像模态语料等最富时代特色的技术手段 ,先破后立 ,从拆解美西方战争话语陷阱的侧面切入 ,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性表达 ,建构每个中国人自身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自信与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