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岭为媒,长江黄河“牵手”

2024-10-30 15:1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秦岭为媒,长江黄河“牵手”

体裁

报告文学(报纸)

 

 

字数

8841字

作者

魏伟、赵杨博、高振博

编辑

曹莉

原创单位

陕西日报社

刊载单位

陕西日报

刊发版面名称及版次

副刊6版

发表日期

2023-07-17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作为大国工程,引汉济渭创造出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从谋划报道到正式刊出,报告文学用时逾16个月。

  其间,采访团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头扎入火热现场,在秦岭深处与建设者促膝长谈,不时被惊心动魄的故事所震撼,被真挚豪迈的笑容所打动,常常不觉夜已深;与科研工作者畅聊,为其攻克难关而欢欣鼓舞……采访团队昼夜兼程,深入践行“四力”,采访对象达40多人。经常白天采访、晚上整理,“死磕”各类工程资料,力求写作既有人文关怀,又不失科学严谨。

  采访团队将深入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感,饱含激情、带着热泪倾注于笔下,全景式聚焦建设全过程、建设者群体,文章气势恢宏,贯通今昔,见人物、见故事、见细节。作品七易其稿,呕心沥血,感人先感己;编校人员精心打磨,铸造精品;报社主要领导严格审核,提炼标题,用心用情打造重磅报道。

  作品以引汉济渭工程为载体,浓墨重彩勾勒其从构想到先期通水近40年的波澜壮阔史,以小见大,充分记录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实践,生动诠释新发展理念如何在大国工程中落地生根,讴歌三秦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拧劲”,更映射共产党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心使命。

 

 

 

  社会效果

  这篇报告文学展现的努力拼搏、敢于超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引汉济渭工程精神,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生动教材。报道受到陕西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很多读者表示:“工程背后竟然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我们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

  这篇报告文学,是激扬新时代主流价值的宏伟篇章,引领价值、影响人心。群众新闻客户端累计浏览量41万余次。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和平台转发,读者反响强烈,激发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这篇报告文学,是党报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典范。引汉济渭工人们说:“文章写得真实,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水源地汉中和受水区西安的读者反响强烈,纷纷赞叹稿件的宏大气象。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予以通报表扬,认为该报道提早谋划布局,采访认真扎实,文笔生动细腻,立意高远,逻辑清晰,故事感人,总体读来气势磅礴、雄浑壮阔,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营造了良好氛围。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韩建平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98021310786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