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台籍火车司机:深知离别苦 方晓团圆甜
中新社厦门1月20日电 题:台籍火车司机:深知离别苦 方晓团圆甜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厦门海沧站,调机HXN5B-133机车整备完毕,具备作业条件。”今年是火车司机何志刚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
1968年1月出生的何志刚,祖籍台湾花莲,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福州机务段的一名内燃机车司机。距离退休只有一个月了,他原本只被安排备班,却闲不住,听说春运物资运输比较忙碌,就特意申请跨区域支援位于厦门海沧的铁路货场。
20日,中新社记者跟随何志刚体验了这位台籍火车司机的繁忙春运。家住漳州市区的何志刚当天一大早出发,驱车60余公里,于7时前抵达位于厦门海沧的铁路货场交接班,开启长达12个小时的调车作业。
自1996年成为一名火车司机以来,从时速5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100多公里的内燃机车,何志刚驾驶火车里程已达100多万公里。
“大陆铁路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志刚感叹道,刚当司机时,开的是烧煤的蒸汽机车,上一个班下来,往往一身汗、一脸煤;现在,驾驶的内燃机车烧柴油,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工作环境特别舒适。
厦门海沧站是福建沿海重要的物资运输枢纽。今年春运,何志刚负责货场装运以及短途的调车运输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安全操作标准一点也不能降低,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身为一名铁路工人,让我们格外懂得团圆的意义。”参加工作以来,何志刚的春节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无论处于什么岗位,春节都是铁路工人最忙碌的时刻,客运列车运送旅客回家团圆,货运列车则运输电煤、南方水果等物资,确保千家万户安心过年。”
“不能陪伴家人,令我特别愧疚。”何志刚说,每当除夕夜,看到远方烟花璀璨,特别想念家人。
埋藏于何志刚心底的,还有另外一层的离别与团圆。他的父亲何云卿是台湾花莲县吉安乡人,1927年8月出生,1944年到大陆生活工作并安享晚年。
“父亲生前饱受思乡之苦。”何志刚向记者追述道,父亲经常带他们去漳州龙海的海边,朝着台湾方向默默眺望。“他对家乡的思念也倾注在孙辈身上,我女儿的名字叫瑞莲,莲就是花莲的莲。”
1992年,何云卿时隔40多年后回到台湾花莲家乡寻亲祭祖,并与其唯一的妹妹取得联系。“爷爷奶奶未曾等到父亲的归来,父亲为未曾尽孝抱憾不已。”何志刚说。
此后,何云卿与花莲家乡亲人保持着频繁的书信联系,“两岸家书”诉说着离别之苦和团圆之甜。何志刚回忆道,在深夜,父亲常常独自一人反复读着台湾亲人的来信,“估计是怕我们看到他流泪的样子。”
1997年发生的台湾地震再度让何云卿与花莲亲人失去联系。何志刚说,直至父亲去世前,再也未曾取得与花莲亲人的联系。“父亲的去世很突然,未曾留下只言片语,但我们懂得,他希望我们回花莲去团圆。”
作为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常务理事,何志刚也曾随团去过花莲。令他记忆犹新的,不仅是七星潭、清水断崖的美景,更有“近乡情怯”的乡愁。让他特别遗憾的,是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没能回到吉安乡找寻亲人。
“团圆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期待。”在父亲去世后,何志刚时常翻阅父亲留下的“两岸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团圆的渴望。表哥给父亲的一封来信中写道:“阿舅,你的证件办理得如何,本地好多人都办理证件,返台探亲,家庭团圆的情景好叫人感动,又欢喜。”
除夕将至,何志刚心中那份对团圆的企盼更加热切。他说,“姑姑一家还生活在花莲,退休后将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寻亲,回花莲老家团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