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们找到在鼓岭的根”

2024-10-30 14:5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我们找到在鼓岭的根”

体裁

新闻专题(新媒体)

作者

(主创人员)

林丹 、吴维 、张皛 、张先明 、王萍 、高 慧峰 、邹立

编辑

林硕峰 、何艳娟 、郑喆炜

原创单位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发布端/帐号/ 

媒体名称

华人头条

字数/时长

0时7分8秒

语种

中文

刊播日期

2023-09-11 14:17

作品网址

http://www.52hrtt.com/global/n/w/info/G1692689491423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的鼓岭,因海拔较高气候凉爽,一直被福州人当做夏季的避暑胜地。20世纪初,这里曾旅居过一大批来华外国人,他们因为种种机缘来到福州工作、生活,其中就包括美国侨民穆蔼仁。穆蔼仁的儿子穆彼得随父母在福州鼓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这里是他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1948年,穆蔼仁在鼓岭上买了一座当地人的老房子,准备重新修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仓促地离开福州,那座未入住的老房子却一直“住”在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在中国的家的记忆。多年后,穆彼得的妻子--——热心的“鼓岭之友”穆言灵帮助许多外国友人找到了他们祖辈曾在鼓岭的“家”,直到2023年7月13日,她又在许多福州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家”。穆言灵找到“家”的位置后,和远在美国的穆彼得视频通话的场景,中美两国人民自然生发和流露的深厚友情,被记者全程记录下来,感人至深。

 

 

 

 

国际传播效果

  2023年6月,“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州召开,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节目表达的主题就围绕着贺信中的这句话:“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我们找到在鼓岭的根”》从发现“家”的核心场景为原点,短短几分钟时间浓缩了一大段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节目一气呵成,播出后形成了长尾效应。片中穆家两代人与福州鼓岭的情缘、寻找“家”的故事、百年间两次的鼓岭聚餐和一场场“鼓岭缘”民间友好论坛活动等,都让人认识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深刻内涵。

  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美国期间,应邀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宴会,包括穆言灵在内的美社会各界人士到场。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事实上,从习近平主席多年前帮助美国老人圆了鼓岭梦,再到中美人民携手共助众多曾经居住在鼓岭的美国侨民后代找到他们在鼓岭上的“家”,这一切与习近平主席“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的理念一脉相承。

  2024年4月揭晓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穆言灵是其中之一。颁奖词写道“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友爱、情谊、和平”,这也就是片子所承载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的理念。

  《“我们找到在鼓岭的根”》通过华人头条向世界80多个国家150多个站点同步传播,尤其在美国华盛顿、芝加哥等大城市定向传播,总点击量累计超过350万次(首屏打印页显示的5.1万+仅是一个站点的点击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 韩建平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9802131078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