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公交专用道为何在双休日空荡荡 |
参评项目 |
舆论监督报道(报纸) |
字数/时长 |
2365字 |
体裁 |
通讯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主创人员) |
孙宏阳、胡子傲 |
编辑 |
赵中鹏、侯莎莎、佟志革 |
原创单位 |
北京日报社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北京日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6版 |
刊播日期 |
2023-02-06 |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
2023年,公交专用道的优化调整在全国都是关注度很高的一件事。这一新政,正是北京日报的这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出台的。 2023年春节过后,随着大量客流返城复工,北京城再次出现拥堵。记者敏锐地注意到,与社会车道“火热”的场面相比,周末、节假日的公交专用道却格外“冷清”,公众对于公交专用道利用率低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 在采访中,记者没有只停留在现象层面,继续深入调查,发出两个追问——“24小时启用专用道是否必要?”“取消公交道双休日限行难在哪?”将市民的期盼、人大代表的呼吁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回应客观、全面地给予呈现。 这篇监督报道不仅提出了问题,还努力寻找解题之道。记者采访了国内其他城市周末开放公交专用道的做法,请权威专家介绍部分发达国家在公交专用道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为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
||
社会效果 |
稿件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腾讯、网易等各大平台给予转发,在互联网上引发大讨论,许多网友留言支持优化调整公交专用道,并为公交专用道优化管理支招。各大央媒也纷纷转载,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相关交通研究机构迅速跟进发布报告,论证优化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 由于问题监督到位、提出的建议可行,相关管理部门闻过则喜。2023年4月,公安部就推出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新措施,优化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因地制宜允许部分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北京市对此更是高度重视,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针对公交专用道的优化展开调查研究,仅用了不到4个月,就出台了“北京公交专用道优化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末和节假日市民出行集中造成的交通压力,市民纷纷叫好。 这篇监督报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已有71条、共计656公里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新政施行后,社会车辆节假日出行更加顺畅,虽然公交车运行速度略有降低,但总体影响不大,整体道路的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其中北京三环路高峰时段小客车的运行速度提高了21%。2024年,北京还将继续实施第三批优化调整措施。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小小专用道,连着“大民生”。这篇舆论监督报道采访扎实、调查深入、逻辑清晰,通过典型的案 例、专业的分析,有理有据、客观理性地向管理部门“发问”,并中肯地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是建设性舆论监督的佳作。 报道切实发挥了党报舆论监督的功能,不仅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更推动了问题的有效解决,北京乃至全国很快便出台了“优化公交专用道”的相关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舆论监督报道的推出很好地把握了“时度效”。2023年恰逢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篇监督报道取得的成效,也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倾听市民呼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一个生动案例,稳妥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正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