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天,我们写下“中国”

2024-10-30 14:2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今天,我们写下“中国”

参评项目

融合报道(新媒体)

字数/时长

386字;0时3分52秒

主创人员

刘昊、张力、李俊瑶、问欣

编辑

钱绯璠、何蕊、任敏

原创单位

北京日报社

发布平台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3-10-01 10:55

作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_fMo59-KYZ5G7i71Clf5g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北京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形象的重要窗口,北京日报派出了多路记者,跟拍北京大中小学、国企、媒体、院团等单位的师生、工匠、记者、演员,历时近半年,在10月1日当天推出了该作品。

其以“中国”二字的演变为纵轴,从西周文物何尊上最古老的“中国”开篇,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上呈现的民族交融缩影,再通过“中国”在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以古今技法为横轴,用篆刻、卡织、木雕、剪纸、雕版印刷、3D打印、激光打印、美术字等十余种技法,呈现不同形态的“中国”二字,最后以小学生彩笔绘制“中国”结尾。从数千年前甲骨文里的“中国”到如今孩子笔下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也体现了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此外,该作品还利用SVG互动技术,网友可“定制”“中国”头像庆祝国庆,引发广泛参与。

该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军号等上百家主流媒体转载,全网阅读量达1亿次,还登上首钢园、国瑞城、荟聚、野生动物园等地的户外大屏,滚动播放近5000次,覆盖人流达千万次。

 

 

 

 

社会效果

该作品于2023年10月1日起,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通过“一次采集,多次生成,梯次传播”的传播方式,在国庆当天推出主视频后,又为主视频中展现的每一种技法制作了“微纪录片”,揭秘技法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使传播有点有面、有始有终,不断推高热度。

一经推出,广受好评,相继被人民日报、中国军号、中国日报、参考消息、大众日报、香港中通社等转载,被新浪微博、腾讯新闻等商业平台弹窗推送,全网累计阅读量达1亿次。相关微博话题#一天一种书写中国的方式#、#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中国#登上微博热搜榜单,还吸引到国企自发下场“炫技”,如徐工集团就用挖掘机书写“中国”二字,相关视频播放量超30万次,引发了“二次创作”传播小高潮。有网友留言:“又一次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文字之美,中国之美,祝福祖国!

同时,该作品还实现了网上网下融合传播,登上首钢园、国瑞城、荟聚、野生动物园等北京多个重要商圈、景区的户外大屏,国庆假期期间滚动播放近5000次,累计覆盖人流达千万人次。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用“快闪+延时”结合的创意表达方式,用“中国”二字由古至今的演变串联起文物、民族舞、传统技艺、现代技法,以及孩子们创作的美术字等内容,展现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通过SVG互动为网友量身定制“中国”头像,提升了互动性、趣味性,实现了网上网下融合传播。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31078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