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吉林粮食连续三年超800亿斤 盐碱地成重要增长极

2024-10-31 14:1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吉林粮食连续三年超800亿斤盐碱地成重要增长极

参评项目

消息(电视)

字数/时长

0515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滕树华、毛元翰、严磊、王子军、李永飞

编辑

毛元翰

原创单位

吉林广播电视台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吉林广播电视台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吉林卫视《吉林新闻联播》

刊播日期

2023-12-1718:30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吉林省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五大安全”的首位,坚持高质量推进千亿斤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千方百计全面提高粮食产量。

202312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粮食产量数据:当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37.3亿斤,比2022年增加21.14亿斤,全国排位从多年第5位跃升到第4位,同时实现连续3年超过800亿斤。这是吉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嘱托,坚决扛起“首要担当”。粮食连年增产,其中一个重要增长极是吉林持续加大对西部盐碱地开展综合开发利用,使曾经的碱疤变成丰产的米粮川

《吉林新闻联播》记者及时抓住这一重大新闻由头,深入基层调研采访,以镇赉县盐碱地治理的实践为切入点,以数据和事实说话,把吉林省坚持不懈开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新的粮食增长极的实践成效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

 

社会效果

报道以小切口讲故事,紧扣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难点,深入采访农户、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真实、生动、全面,报道在《吉林新闻联播》播出后,在吉视通、吉林融媒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引起广泛社会共鸣,提振了吉林振兴发展的信心士气。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本篇报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新闻性强:成效突出,体现担当。吉林省几十年坚持不懈、大力度开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在全国率先出台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文件,被国家确定为试点省份之一,有效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为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体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吉林担当。

二是逻辑性强:事实为本,数据说话。报道从农户丰收切入,层层深入讲述农户、科研人员、政府部门等各个层面倾情投入盐碱地改造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充分而准确使用数据,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盐碱地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重要增长极的观点,令人信服。

三是可视性强:画面精准,电视特色突出。记者多次深入一线采访拍摄,获得了大量视频素材,报道声画精准对位,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包装,电视特色突出。

四是感染力强:同期精彩,提振士气。报道对不同层面的采访同期声,不仅传递了基本信息,还充分展现了被采访对象立志扎根盐碱地、治理盐碱地的深厚情感和必胜信心,声情并茂、真实自然,令人感动。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21240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