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标题 |
夹金山上“斗”牛一个藏乡少年的成人礼 |
作品类别 |
新闻摄影_组照 |
作者 |
杨涛 |
编辑 |
徐亚岚 |
原创单位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封面新闻客户端 |
刊播日期 |
2023-06-12 |
||
新媒体作品网址 |
|
||
所配合的文字报道的标题 |
|
||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
这是一个用镜头讲述的夹金山区藏乡发展变迁的故事。记者持续26年跟踪拍摄勒尔甲一家祖孙三代的生活变迁,在勒尔甲年满16岁之际,记者徒步6个多小时抵达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牧场,克服风雪严寒和高原反应,记录下藏族少年的特殊成年仪式。整组照片极具视觉美感和冲击力,折射出生态之美、力量之美、奋斗之美,发布后得到广泛传播,阅读量破百万次,并获评四川新闻奖。 一、立意深远。夹金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留下了藏汉人民亲如手足的历史佳话。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上,一个都不能少。该组作品通过夹金山山区一个藏族少年的“成人礼”,生动讲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故事。 二、视角巧妙。该组作品通过勒尔甲的“成人礼”,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生动反映了藏乡在生态环保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成效,也反映了发展教育对下一代成长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场景震撼。记者充分发挥视觉语言表达优势,利用云雾雨雪烘托气氛,使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展现了牧场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变的天气状况、惊心动魄的“斗牛”场面,凸显勒尔甲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的英勇行为和人生感悟。画面自然质朴,构图精巧,浓墨重彩,如一张张电影海报,极具视觉冲击力。 |
||
社会效果 |
这组摄影作品记录的主角,是在记者镜头中“长大”的少年,16年超长时间跨度,让影像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历史厚度,很好地展现出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放到更大的时代背景中看,该作品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关系的记录,折射出夹金山少数民族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发展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一图胜千言,这组作品的镜头语言如诗如画,生动地讲好了中华民族故事,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品以影像为手段,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记录,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当代生活图景,呈现新时代中国记忆,被摄影专业人士称赞是为当地书写的影像史诗。 作品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等平台首发后,被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网等各大平台广泛转载,全网浏览量超过100万次。该组作品已获评2023年度四川新闻奖。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记者长期关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民族地区发展变化,从一次农事活动入手,以一个藏族少年的“成人礼”为切入点,全面展现了当地藏族同胞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以及年轻一代在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上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整组图片构图饱满,画面优美充满故事感,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人类学价值。 《夹金山上“斗”牛一个藏乡少年的成人礼》整组图片色彩浓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镜头组合有序,氛围感强,很有视觉冲击力。 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牧场上,组照围绕夹金山村的藏族小伙勒尔甲16岁的“成人礼”展开故事。专题图片开始以云雾缭绕的大景交代了环境,通过勒尔甲为马匹束起鬃毛,在父亲的协助下尝试按倒牦牛以及和家人们一起给牦牛剪毛等画面,反映高原生活的独特风情。组照中反映的“成人礼”已传承祖孙三代,父亲通过一堂特殊的“现场课”教导儿子: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像现在制服牦牛一样从容应对。组照主题鲜明,故事性强,用图片记录了夹金山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反映了当地的发展变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良好的价值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