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标题 |
测天山探昆仑我为祖国找油气 |
作品类别 |
新闻摄影_组照 |
作者 |
刘宇航 |
编辑 |
马列、郭冠东 |
原创单位 |
光明日报社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光明日报 |
刊播版面(名称及版次) |
光明日报图像笔记10版 |
刊播日期 |
2023-11-19 |
所配合的文字报道的标题 |
|
||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同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连线,记者以此为由头,选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的山地物探队员为跟踪报道对象,在2023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奔赴新疆,穿上石油工作服扎进新闻现场,与山地物探工人们一起走进祖国“西极”旁的大山深处,用镜头记录下在大山里奉献的人物故事。山地物探队虽然在新疆,但90%以上都是四川人,找油气地点大多是人迹罕至的大漠荒山,以至于记者夜晚去拍摄队员露营场景时司机都迷了路。记者与山地物探队员们同吃同住一周时间,从“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他乡变故乡,故乡成远方”“别人眼中是风景,我们眼中是责任”三个“接地气、冒热气”的角度,以定格影像记录下物探队员们测天山探昆仑、为祖国找油气的真实画面。其中,主图采用物探队员们行走在刀片山脊的画面,通过空间、光影及环境的对比,凸显出自然的“宏大”队员们的“渺小”展示石油人精神的伟岸。其他作品记录下物探队员们深夜“围炉夜话”,物探技术进步及发展,山地铁军姐妹花等动人影像。以小切口展现出物探队员把信念写在高山峡谷里,写在祖国石油发展辉煌篇章中的伟大精神。 |
||
社会效果 |
作品在光明日报图像笔记版专版发布后,同时推出了新媒体短视频,在光明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平台同时发布,一时在网上和网下形成了一股宣传热潮,远在新疆的石油人倍受鼓舞,刷爆朋友圈,累计阅读量超过800万。央视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天山网等多家媒体转发推送。山地物探人称光明日报刊发报道的11月19日是“他们的节日”。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不论媒体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迭代,好新闻和好作品永远离不开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这组照片以总书记与油气工人连线为由头,抓住记者节这一特殊节点,深入新疆阿克苏境内的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山地物探队,与物探工人同吃同住,爬高山钻沟壑,白天找油气,晚上就近搭帐篷席地而眠,现场记录他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无私奉献的过程。照片中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细节的捕捉;既有山的雄伟,又有人的灵动;既有劳动的场景,又有生活的画面;既有白天的喧嚣,又有夜晚的静谧。同时,专题报道的标题《测天山探昆仑我为祖国找油气》恢弘大气,三个小标题“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他乡变故乡,故乡成远方”“别人眼中是风景,我们眼中是责任”的提炼也非常灵动精准。在群体中看到个体、从大时代里看到人,用光明日报独有的气质展现人的伟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