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千眼天珠”里的95个手印

2024-10-31 15:0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千眼天珠里的95个手印

参评项目

通讯 (报纸)

字数/时长

4222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倪思洁

编辑

李芸 、许悦

原创单位

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端/号/ 媒体名称

中国科学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人物4

刊播日期

2023-10-12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千眼天珠全称为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中的核心观测装置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海拔3830,于20239月建。作国之重器,该装置的建设对当地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一疑问,记者在装置工艺验收之,前往工程现场深入采访。

  在工程一线记者敏锐地观察到园区一栋办公楼里挂着的金色手印以此为线,记者与科学家工程师、工人深入交流 ,一步步挖掘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民族团结奋斗、共担强国建设责任、共享强国建设伟大荣光的生动故事。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体会到科技发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基于大量一手采访素材,记者以手印为全文主线,用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眼天珠对当地藏民经济生活的改善以及科学家们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并将科学知识融进当地文化的过程。报道以小见大,生动刻画了现代科技与地方传统经济文化的双向奔赴也从实践层面论证了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社会效果

  报道刊发后,不仅增进了公众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意义的理解,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也获得科技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有读者评论感慨千眼天珠宏伟的国家观天工程和中华民族团队一心的见科学是有温度的 因为某个高科技工程而点亮人生、改变命运的故事是科幻和浪漫的。有科学家赞扬该报道透过宏大看本质。报道被学习强国、中科院之声、新浪等平台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该报道突破了传统科技新闻的局限性,不仅体现了科学家精神和大科学工程在推动人类拓展认知边界上的作用,还展现出国之重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主题鲜明以小见大、文笔细腻、细节生动、感染力强,是科技领域不可多得的作品。特此推荐。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葛燕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141310786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