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小哥”高温津贴勿变“冲单奖励” |
参评项目 |
通讯(报纸) |
字数/时长 |
2209字 |
语种 |
中文 |
作者 (主创人员) |
卢越 |
编辑 |
卢越、张伟杰、兰海燕 |
原创单位 |
工人日报社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工人日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法治新闻”6版 |
刊播日期 |
2023-07-13 |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
2023年夏天,我国多地面临持续极端高温天气,但许多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然奔波在户外。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一定高温天气下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但是,由于互联网平台用工形式灵活,使得从业者的劳动关系认定较为复杂,包括高温津贴能否领、怎么领在内的一系列权益保障新“烤题”较为突出。 《“小哥”高温津贴勿变“冲单奖励”》关注的正是“小哥”们的这一“清凉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一天中最热的午高峰时段,往往也是“小哥”们最繁忙的时候,平台会在一定时段发放补贴,但领取条件是在这一时段完成一定送单量,“更像是一种‘冲单奖励’”。对于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权益保障的义务主体并不明确,由谁来承担高温下的特殊劳动保护义务,还存在争议点。 文章通过采访劳动法领域专家学者,探求新情况、新问题之下、高温关怀需要找到“新解法”,通过采访的专家之口指出,“高温津贴只是一种经济代偿方式,回归本质来看,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平台企业及政府、工会、社会诸多方面,应形成合力给予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好的从业条件。 |
||
社会效果 |
报道贴近现实,聚焦极端高温天气下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最关心关注的高温权益保障问题。文章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客观呈现了劳动者面临的“从没听说过高温津贴”、平台把高温津贴变“冲单奖励”“不达标就无奖励”等现实困境。记者通过采访深耕劳动法治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地提出能解决问题同时平衡劳动者权益保障和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力图达到“帮忙不添乱”的效果,引发社会和学界关注。报道发出后,全网阅读量达67万。 记者采访的劳动法领域专家学者提出,可将劳动基准的适用范畴扩大,不再拘泥于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路径从“劳动关系”转向“劳动权益”,让“小哥”们都可以享有高温津贴。因而,报道在追问新闻事实的同时,发出尊重劳动价值、守望公平正义的时代呼唤。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当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成为从官方到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面对2023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亟待补齐短板。《“小哥”高温津贴勿变“冲单奖励”》关注到这一庞大群体,由劳动者个体经历出发,抽丝剥茧,由点及面,揭示了由于互联网平台用工的特殊性,因而存在的“小哥”高温关怀权益保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以及从业者面临的维权困境, 回应了社会和劳动者的关切,力求探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劳动者面临的“烤题”“凉策”。从直面问题到挖掘成因再到最后提出建议,对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温保护机制富有建设性意义。该通讯报道具有很强的事件性、当下性,获评2023年度工人日报十佳作品(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