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苍穹之上,点亮“东方慧眼” |
参评项目 |
通讯(报纸) |
字数/时长 |
9241字 |
语种 |
中文 |
作者 (主创人员) |
胡汉昌、方琳、刘振雄 |
编辑 |
集体 |
原创单位 |
湖北日报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湖北日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1版(转9版) |
刊播日期 |
2023-12-25 |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
一、主题重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一大批自主可控的关键基础设施。这篇深度报道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北斗等事关国家发展安全及百姓生活便利的测绘遥感技 术,讲述我国几代科学家从零起步、呕心沥血、攻坚克难,将我国测绘遥感技术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生动故事,挖掘出科学家群体背后拳拳报国的家国情怀、矢志创新的科学精神、甘为人梯的文化传承,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挖掘典型、弘扬主旋律的生动案例。 二、践行“四力”。采访前,为“扫盲”专业知识,持续大半年潜心研读数十万字专业资料;采访武汉大学及相关实验室研究人员近20人,锲而不舍,与院士面对面深入访谈。 三、精益求精。写作过程中,报道组成员反复思考讨论、不断提炼主题、精心谋篇布局,前后修改十余轮,使得稿件既注重宏观视野,又强调生动叙事,以事说理,以情动人。 四、呈现多元。在精心采写文字稿的同时,提前准备、精心制作融媒体海报和视频纪录片,获广泛转发和大量点赞,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几何增长。 |
||
社会效果 |
国家领导十分关注武大测绘事业。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武大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鼓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2024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北调研时来到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 这篇重磅报道刊发后引起热烈反响。“为科学家们的事迹与精神感动,他们是中国脊梁!”“这是让人仰望的高度,这是引导社会、引导民族向上攀升的力量!”“近万字长文娓娓道来,我竟然一口气读完了,不同凡响”……稿件在当天湖北日报客户端上点击量最高,并被人民网、自然资源报等多家网站转发。湖北省科协相关领导评价:“报道生动反映了灿若星河的老测绘,再展宏图的新武大。” 国家自然资源部《中国测绘》杂志社致电本报,希望全文转载此文。他们说:这是一篇践行“四力”的精品佳作,从不同角度阐释老故事,让平凡素材焕发新亮点。湖北日报用行动再次证明,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不会过时;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只有奔赴一线、深入基层,才能采写出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好作品。中国记协在其官网首页刊发《在实践中淬炼新闻品格和力量》,向全国新闻界推荐此报道。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这是一篇反映时代重大主题,注重创新讲述故事、提升传播力的新闻佳作。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勇担使命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 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2年5月,党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表彰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和国家脊梁。 该作品聚焦武汉大学几代测绘科学家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观天测地,勇攀高峰,接续为我国测绘遥感事业发展不断作出卓越贡献的艰苦历程和浓浓的报国情怀。他们勇于超越的进取气概、探索求真的匠心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意识、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在这一长篇通讯中得到生动呈现,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新闻工作者勇担时代使命、深入践行“四力”的新闻佳作。 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大主题,将成绩卓著的武大测绘人这个跨越几个时代的群体作为采访对象。采访前做足“功课”,采访中多次深入武大,以科学家一样严谨的态度精心写作、反复推敲,在实践中淬炼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在时代变革中不忘初心的新闻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