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在缅北做电诈”——一群犯法者的审讯供述

2024-10-31 15:0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我在缅北做电诈”——一群犯法者的审讯供述

参评项目

通讯(新媒体)

字数/时长

3996字;000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林惠虹、王宏伟

编辑

于英杰

原创单位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发布端/号/媒体名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华报业网

刊播日期

2023-04-1818:35

作品网址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2923f8e4b02aeae0619b53.html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一、聚焦社会重大关切。缅北电诈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在法院22200万字的卷宗中梳理材料,并采访法院和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以及部分涉案人员。稿件以缅北电诈的犯罪团伙的审讯供述为主,揭露3个诈骗团伙28人的犯罪事实,案情之复杂、涉案金额之大触目惊心,反诈典型教育主题突出。

二、报道信源权威可靠。报道主要事实部分来自公安机关的审讯笔录,供述内容经涉案人员按手印确认真实准确,记者对不同涉案人员的供述进行对比甄别,还与贵州媒体同行暗访拍摄内容进行比对,稿件经司法部门审定,确保万无一失才予以发表。

三、揭密电诈黑色产业链条。根据审讯笔录,作品还原了偷渡路线、当地武装涉黑、猪盘套路、受害者亲历、洗钱手法、诈骗集团内讧、诈骗团伙覆灭等惊心动魄的情节,全景式地揭露了电诈黑色产业链。

四、以案说法警示意义高。稿件以案件主犯从发家到落网作为主线,以多个案件为辅,多角度展示缅北电诈之恶、受害人之惨、社会危害之大,以案说法,对公众提高反诈意识、

识别诈骗手段有现实意义。最后借审判长的采访表达文中所示只是冰山一角,展现我国反诈骗工作之艰巨。

社会效果

一、与国家反诈重大举措同频共振。面对发案多、危害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缅北电诈犯罪,公安机关频出重拳,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该案是全国较早破获并判决的重大团伙犯罪案,口供数量巨大,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缅北电诈的幕后细节。记者在获得线索后,第一时间驱车赶往洪泽法院,通过翻看卷宗和采访,掌握了大量详细的犯罪细节,稿件经司法机关把关,确保事实真实准确,是一篇鲜活的反电诈教材式的报道。

二、传播范围广。稿件在新华报业网及交汇点首页发布后,阅读量超过16万,腾讯、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今日头条、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手机光明网等也进行了转载,全网总阅读量超过600万,近万名读者看到稿件后来访留言,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社会影响力大。稿件发表后引发强烈关注,江苏省政法委相关部门特地派人来了解详细情况,并后续开展反电诈宣传工作,淮安市法院、洪泽区法院等省内多家法院官方微信转载了这篇报道。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作品聚焦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稿件通过权威信源的分析,还原了偷渡路线、当地武装涉黑、杀猪盘套路、受害者亲历、洗钱手法、诈骗集团内讧、诈骗团伙覆灭等惊心动魄的情节,全景式地揭露了电诈黑色产业链。

稿件以案件主犯从发家到落网作为主线,以多个案件为辅,多角度展示缅北电诈之恶、受害人之惨、社会危害之大,以案说法,对公众提高反诈意识、识别诈骗手段有现实意义。

记者在海量材料中沙里淘金,终于完整地揭露了缅北电诈的台前幕后,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加以新闻呈现,具有较高警示意义,显示出记者较高的业务素养。稿件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逻辑严密,叙事生动,体现了细致的社会观察力和较好的文字驾驭能力,是一篇微中见大、紧跟时代热点的佳作。

 

 

责任编辑: 葛燕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14131078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