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跨越6000公里的“重逢” |
参评项目 |
通讯(新媒体) |
字数/时长 |
2884字;0时0分0秒 |
语种 |
中文 |
作者 (主创人员) |
张宏亮、杨卓琦、周心诚、王双达 |
编辑 |
集体 |
原创单位 |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发布端/账号/媒体名称 |
牛咔视频APP |
刊播日期 |
2023-12-1918:22 |
||
作品网址 |
|||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
黑鸢作为南京的留鸟,在南京紫金山、玄武湖、长江边等地抬头可见,2023年3月一只黑鸢却受到了众多观鸟爱好者的关注,本篇通讯便以一位资深观鸟爱好者王帮凤的观鸟故事为全文线索展开,书写了这只黑鸢在南京被救护并放飞、乃至跨越6000公里迁徙的故事。全篇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记录着人类与自然的一次“双向奔赴”:2023年3月,有南京市民发现了一只落入长江的黑鸢并将其送至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在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历时30天这只黑鸢达到放飞条件,于4月24日成功放飞。通过监控其背上“小书包”(GPS)的数据,观鸟爱好者们有了“意外之 喜”——这只黑鸢是迁徙的种群,这一发现受到了广泛关注,众多观鸟爱好者们都等待着与它“重逢”。记者深入采访并紧扣主题,以丰富细节描摹温暖故事,比如生动描绘黑鸢放飞的场景、还原观鸟爱好者们关注讨论的场景,并采访了多位鸟类保护专家,报道见人见事,再加上生动形象的视频化报道,全篇生动鲜活地呈现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景,凸显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
||
社会效果 |
该通讯以小切口展示重大主题,反映了黑鸢“五号”迁徙路线沿途中国大地生态保护成果,以双重意义书写新时代的人与自然故事。首先,该通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这只黑鸢证明了在南京也有可以迁徙的黑鸢种群,并吸引更多人进一步了解黑鸢。其次,该通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充分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生动展示了南京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不断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鸟类、保护环境。作品在牛咔视频APP首发,浏览量超过100万人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纷纷评论留言:“在冬天看到这样的故事感觉很暖心”“真是大自然的奇迹”。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该作品选材典型,不仅凸显生态保护重大主题,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全篇故事性强、报道生动,它突破了传统通讯的基本范式,配有大量生动的图片以及一条拟人化表达、网感十足、技术手段丰富新颖的短视频,增强了该篇通讯的感染力,也有助于提升传播量,是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媒体通讯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