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1 月 11-12日 8-9版
信息图
幸福之地:白皮书描绘现代而传统的西藏,数据呈现多彩幸福生活
编者按:
如今,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已成为一片幸福之地。
在今天的西藏,佛教信徒和来自各地的游客穿梭于八廓街,感受着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在茶馆里,当地人喝着甜茶,聊着日常生活。人们在高端商场购买国际品牌服装和手机,也在街边市场购买当地手工艺品。孩子们的教育和安全无需担心,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享受免费、高质量的教育,很多人还升入了大学。寺庙里,僧侣们手上挥舞着念珠,激烈辩论,分享佛学知识。即使在最偏远的边境地区,人们也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充分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在野外,野生动物在护林员的默默守护下,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漫步。
这就是西藏,既传统又现代,在自己的道路上稳步发展。
2023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阐述了中国的治藏政策和成就。
本期《环球时报》通过数据和图表,对白皮书的部分重要内容进行了直观呈现,同时也展示了西藏的治理路径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高度重视西藏发展,亲切关怀西藏人民。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西藏工作实际,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
2022年,西藏的GDP达到2132.6亿元人民币(292亿美元)。
2012年至2022年
赴西藏旅游人数:从10.58增加到3003万人次
西藏旅游收入:从126.5亿元增加到407.1亿元
5G基站:8,099个
目前5G网络已覆盖西藏所有县区和主要城镇。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经当地县(区)人民政府审核登记保护的历史文化遗址4468处。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包括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格萨尔、藏戏、西藏药浴三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语文广泛应用于卫生、邮政、通讯、交通、金融、科技等领域。
截至2022年底,西藏拥有藏文期刊17种、报纸11种,出版藏文图书7959种、4501万册。
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
如今,西藏拥有
藏传佛教:1,700多座寺庙;约46,000名僧侣和尼姑
伊斯兰教:4座清真寺;约12,000名本土穆斯林
天主教徒:1座教堂;700名信徒
雪顿节、燃灯节、萨嘎达瓦、转山转湖等1700多项宗教民俗活动既保存历史的仪礼传统和庄严,也加入现代的文化体验和活力。
截至2022年底,已核准认定新转世活佛93人。
社会大局持续安定向好
2012年至2022年,中央财政对西藏教育投入超过2515.1亿元。
目前,该地区拥有:
3,409 所学校,944,000多名学生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9.52%
义务教育完成率:97.8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07%
西藏每10万居民中大专毕业生人数:
2010年:5,507
2020年:11,019
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
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
藏羚羊数量:20世纪90年代7万只至今天30万多只
野牦牛数量:10,000至20,000+
黑颈鹤数量:3,000至10,000+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进行的两次换届选举中,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县、乡直接选举,有些地方参选率达到100%。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西藏代表共有2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