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余冠仕:行走新春大地 触摸教育脉动

2025-03-28 14:46:3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中国教育报刊社精心研制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报道,把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全年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开篇,作为引导骨干采编力量深入践行“四力”的重要抓手。由社领导带队,报、网、端、微各媒体平台与全国近20个记者站的骨干力量参与,“身入”基层、“行至”一线,努力把笔杆子深深插进泥土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结合教育的行业特点和工作重点,我们把“走进建设教育强国的火热现场”作为今年“新春走基层”报道的主题,推出了“寒假好时光”“幸福中国年”“文化中国行”三个子系列,从小切口、巧角度反映教育战线的新气象、大变化,讲述好、传播好基层师生的好故事、好声音。

  把“立足教育特色”作为“必答题”,努力提升“新春走基层”报道吸引力

  书写“暖”字,体现教育情怀。在教育系统,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我们立足教育特色,精彩呈现凡人微光、万家暖意。寒假里,许多大学生积极投身春运志愿服务,记者捕捉到《“津铁团团”温暖旅客归途》的感人瞬间;许多教师怀着对学生满满的关爱踏上家访之路,记者带着感情讲述《走进家门,打开学生“心门》的暖心故事。

  呈现“燃”字,记录奋进图景。春节期间,很多教育人依然坚守岗位,开展科研攻关、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农历小年,我们奔赴老区延安,见证《寒冬腊月 瓜果飘香》;除夕夜,我们走进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感受《试验田里的除夕》;大年初一,我们跨越冰海,连线采访在极地号科考船上迎接新年曙光的中山大学师生,生动呈现教育战线活力涌动的奋进现场。

  突出“融”字,分享中国年味。我们着力打造有意义、有意思的精品力作,推出融媒体报道《东西南北中 幸福中国年》,聚焦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从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各选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年俗,与师生一起写福字、赏冰灯、舞醒狮、做花灯、蒸花馍,生成5篇鲜活稿件、5条网感十足的视频、一个精美版面、一条微信推送,生动挖掘春节蕴含的文化意义,呈现传承创新的文化中国,让师生在浓浓年味中感悟家国情怀。

  把不断改进文风作为“必修课”,努力提升“新春走基层”报道感染力

  我们走得实——追求“脚上泥土新、笔下春光暖”。从云南边境的国门小学,到田间地头的温室大棚;从繁忙的春运现场,到与师生一起包饺子、拉家常,记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5个省份,躬身倾听、用心描摹强国建设的新故事。

  我们写短文——倡导“短、实、新”。《看!我们的“雪假”不一样》《小工厂“起死回生”记》等报道,简洁生动,文短情长,以小故事彰显大主题,用短文章讲述“好故事”。

  我们说新话——鼓励“文有新风”。《去牛舍里读个“研”》《亮着灯的实验室》等报道,用师生的话说师生的故事,用家常话、直白话、鲜活话激发读者“心共鸣”。

  如今,“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深的感悟在一线”,已经成为我社参与“新春走基层”活动记者、编辑的共同心声。

  把媒体融合传播作为“必选项”,努力放大“新春走基层”报道影响力

  全平台联动——《中国教育报》在重要位置先后刊发“新春走基层”报道24篇,其中4篇在头版头条刊发;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均在首页、首屏开设专题;中国教育报微信、微博等平台每日更新。全平台共推送“新春走基层”报道106篇次,全网传播展现总量3.26亿,总阅读量1286.5万。

  针对性运营——认真梳理移动端平台号的数据特点,选择重点传播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运营。中国教育报在微博、百家号两个平台上,主持了话题词#新春走基层2025#,话题总流量达277.5万。

  破圈层传播——融媒体报道《东西南北中 幸福中国年》实现“破圈”,全网传播展现总量破2亿,总阅读量达425.5万。许多网友在视频下热情留言:“真棒,太有感染力了,看了好几遍!”“传承‘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一代接一代传承,不断舞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下一步中国教育报刊社将持续锤炼“四力”、改进文风,创新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撑。(本文据中国教育报总编辑余冠仕在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 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