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守增:走深走实又走“新” 融法融技也融情

2025-03-28 14:46:5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组织59名记者采写了53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全景展现人民法院通过"小切口"改革举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护航美好生活的创新实践。系列报道全网点击量突破1131万次,#法院新春走基层#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达2985万次,讨论量1.7万次。

  以深度策划解码时代命题

  全媒体时代,法治新闻报道的深度不仅在于题材的重要性,更在于能否穿透表象、触及法治文明的本质肌理。我们从战略、民生和理论三个维度进行深度策划,将法治建设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知、可思考的新闻文本。一是在战略维度上,我们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署,挖掘具有重要性和时新性的题材。二是在民生维度上,构建法理与情理的对话场域。三是在理论维度上,揭示法治运行的深层规律。

  例如《“绣花”功夫扮靓雄安城》体现了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稳定器”的制度价值;《一份〈法律咨询意见书〉》展现了司法服务民生的智慧与担当;《“221套房子全都卖出去了”》呈现了司法化解经济社会矛盾的完整链条,为理解法治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范本。

  这些深度策划实践表明,法治新闻的价值在于构建法治认知的思维框架。我们通过将具体案例置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新闻作品实现了从“事件记录”到“规律揭示”的质的飞跃,既强化了媒体的专业权威性,又为公众理解法治提供了认知支架。

  “特色”赋能,搭建司法与民众的“共情通道”

  作为行业媒体,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立足专业优势,深耕特色内容,才能有效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我们积极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将人文温度融入工作报道,搭建起司法与民众的“共情通道”。

  我们聚焦司法为民,推出《大红福字"缝"裂痕迎新春》等系列报道,展现了司法对民生细致入微的关怀,有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同时,我们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人文关怀,《司法救助在年关》凸显了司法的温度,强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

  “融合”创新,打造双向赋能新引擎

  全媒体时代,融合传播是提升新闻影响力的关键。我们充分发挥全媒体组合优势,策、采、编、发一体化推进,报、网、端、微、号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在渠道融合上,报纸以深度报道提供专业权威内容,网站承载海量资讯,微博迅速扩散新闻引发讨论,微信实现精准触达,客户端推送定制化新闻提升用户粘性。在内容融合上,我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AIGC创意视频搭配文字报道和海报的形式,综合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元内容形态,将抽象的法律案例转化为生动鲜活、通俗易懂的可视化内容。

  一是打造融媒“爆款”,让冰冷法条变身“暖新闻”。《衣柜里的欠款人》以“文字报道+海报+AIGC创意视频”的形式“破圈”传播;《“孩子可以过个祥和年了,真好!”》《坐着法治列车回家过年啦》通过视频生动呈现法官回访当事人、列车普法等场景,是春节期间司法为民的暖心实践。

  二是传统纸媒也可“颜值担当”。我们优化报纸版面,精心制作了6个“新春走基层”专版,以精美文字、鲜明视觉设计和融入新春元素的方式,将法治故事变成视觉盛宴,在传统纸媒领域提升了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展示了融媒体时代报纸版面创新的方向。

  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深入践行“四力”要求,深挖人民法院人、案、事中的新闻“富矿”,传递来自基层一线的公平正义之声,书写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本文据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总编辑张守增在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 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