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清代袁枚《续诗品·尚识》里的一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来劝学、促学,勉励青年人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近20年,我一直秉持“把工作当学问做”的理念,行走于新闻与新知的田野,探索着理路与进路的交融,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从2022年开始,缘于集团采编联动会、新闻宣传月度例会等机制,我与记者、编辑进行了30多场新闻业务交流,话题涵盖新闻工作的“道”与“术”、融合传播的“势”与“策”、精品生产的“技”与“法”、人才培养的“思”与“行”等,有效地带动了集团研讨业务、精进素养的良好氛围,最终结集而成这本《新闻讲习录》。
一本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心得录
不忘来路,始知归处。87年前,《新华日报》诞生于烽火硝烟中,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斗争中吹响了鼓励前进的嘹亮号角,自此,一代代新华人寻路问路、求道悟道,留下了“新华红”的底色、“新华拼”的基因,积淀了“讲政治”与“精业务”并重的优良传统。对于《新华日报》报史,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情结,也不断研究如何活化报史资源,想方设法使之转化为集团发展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动力。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即来自我对报史研究的感悟与运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任务不同,但共同的使命感一以贯之、赓续相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人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蹚出一条深化改革、融合转型的新路,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传承。我们坚守政治家办报的高度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以优质的新闻宣传和过硬的实际行动,切实服务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持续擦亮《新华日报》的政治底色;我们坚守崇德敬业的职业操守,胸怀新闻理想,涵养职业精神,在服务党和人民的时代伟业中彰显价值,让“新华人”这一称谓更有荣光;我们坚守人才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强化青年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新华铁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未来。
一本以实践躬耕旷野、拓展边界的“思享汇”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电影《普罗米修斯》里的这句话近来流传甚广。其实,我们新闻人所面临的,又何尝不是一片广袤的旷野?在当前人人都有麦克风、AI也能播新闻的时代,新闻的边界已然被颠覆与重构,曾经“理所当然”的或已成路径依赖,原来“不以为然”的或需要重新审视。每一天,新闻人都要面对“不变”与“新变”的考问、平衡“稳妥”和“出彩”的两难、探求“质量”与“流量”的双全。这些亟待回应的挑战,深刻考验着我们的能力素养,考问着媒体的发展潜能。
但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7年来,新华人牢固树立“守正、创新、融合、跨界、共生”的发展理念,昂扬斗志、奋楫笃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新华故事”。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深化理论研究、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厚滋养。书中的大量案例,都来自新华人平日的工作实践,许多思考的火花也都源于日常的实务交流。尤其是书中的“一线感言”,皆是邀请集团一批中国新闻奖得主围绕相关话题所撰写的思考感悟,这也从一个侧面还原了我们业务研讨的现实场景。可以说,正是全体新华人一日日的精诚合作、一篇篇的辛勤耕耘、一次次的大胆尝试,凝聚成这本书的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一本以新闻记录时代、讲好故事的答题集
“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记录时代、诠释时代、作答时代是其天然属性。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如何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新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无疑是我们叩问初心、应答时代的科学指南与必由路径。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生机蓬勃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蕴含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江苏故事的丰富题材,这无疑是新华人需要倍加珍惜、充分挖掘的新闻“富矿”。无论是让“重大主题”产生“重磅效应”,还是以初心匠心成就力作精品;无论是做赶赴一线的“奔跑者”,还是争做创新赛道的“发光体”;无论是变“要我宣传”为“我要宣传”,还是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书中种种论点,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都在于回答如何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四力”,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发展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因为我们坚信,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无论平台如何更新,“内容为王”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自我们将2017年确立为集团的“精品生产年”以来,坚持将内容生产作为所有工作的“牛鼻子”来抓,“让优秀成为习惯,让精品成为日常”成为所有新华人的共识与自觉。我们不会忘记,无数个奇思妙想在16楼全媒体指挥中心大屏前碰撞,无数次头脑风暴在天井式会场中上演,而后一一转化成《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6397公里的守护》《Home Story in Jiangsu(“家”在江苏)》……
《续诗品·尚识》,从袁枚作品之名可知,品评一首诗的好坏,当以识见为高,所谓“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因此,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博学之,还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实践中更为深切地洞察世情、洞悉人心,引领方向、以情动人。
美国作家凯鲁亚克曾把自己形容为“一支永不停息的箭”。他说:“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是的,在路上,是一种习惯,但更是一种选择。真正的新闻人,都是一支“永不停息的箭”,他们经常在路上,追逐变化、探求未知,永不疲倦地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这本书是思考的产物,更是热爱的产物,期望与大家共鸣共进,也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让我们一起在新闻创新的大道上步履不停,展望下一道风景,期待下一次邂逅。(本文系作者双传学为《新闻讲习录》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