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的视频作品《3285个铁路车站的回信》获融合报道类三等奖。这是意外之喜,也在情理之中。说是意外之喜,是因为这部短视频并不是场景宏阔的“大制作”,能在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我们备感惊喜;说是情理之中,是因为新时代的波澜壮阔,融汇在每一个温暖的生活场景中、寄托在每一个凡人的喜乐年华里,而记录和表达对这个崭新时代的真实感受,是一名记者的情怀和责任。
一封来信叩响了春运心门
有回信,自然就有来信,两封信都因春运而起。
2023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春运,3年多的思乡之情,在这一刻集中释放。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车站,“从世界,奔向家”。春运开始前,互联网社区Bilibili(以下简称“B站”)发布了春节特别企划《第3286个站》。视频中,B站把自己也比作一个“站”,向全国3285个火车站写了一封“信”,希望对春节回家的年轻人,多给予一些理解和关爱,作品迅速成为爆款。
作为铁路新闻人的我,也在感动中思考。春运是一部 “流动史诗”,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春运是一段希望旅程,人们满载欢喜回家过年,带着憧憬重新出发。春运是一场“大考”,铁路人坚守奉献,守护团圆。春运又是铁路媒体的“必答题”,进车站、上列车、走线路、登桥梁,创作大量的作品,但也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难以“破圈出彩”的焦虑。那么,面对B站这个直抵人心的视频,我们该做些什么?它能否成为我们春运报道突破创新的“拐点”和“爆点”?
因此,我和报业公司影视中心的同事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作一部温情、清新、真诚的“回应式”短视频,用铁路媒体和社会机构的“双向奔赴”,体现暖意融融的人文情怀,彰显昂扬向上的时代力量。
铁轨上的中国式浪漫
历经一个多月的策划、采访和制作,2023年2月15日,《3285个铁路车站的回信》发布。
“你好,第3286个站——B站,来信收到,在春运结束这一天,我们给你回信。”视频开头,第一次被听闻的小站,拖着大箱子行路的姑娘、用家乡话问路的小伙子、第一次回家过年的孩子……这些来信中的场景一一“再现”,并凝结成一句朴实的话语:“每一个车站都是一个家乡,每一张车票都是一份牵挂,你拜托的每一件小事,我们都放在心上。”
当然,回信不仅是“呼应”,而是从更宏阔的视角展开:广袤大地上的“复兴号”、穿山越岭的“小慢车”,忙碌的火车司机、售票员,辛勤的养路工、上水工……这些普通岗位上平凡人的日常、基于普遍价值认同上的情感提升,让回信更具共情点,也更显家国情怀。
把回信发布时点选择在春运结束这一天,也经过了反复考量:1月14日,踏上春运旅途,从世界奔向家的方向;2月15日,开启新的征程,从家走向更大的世界。两个时间节点,是旅程的交替、也是情感的交替。而遍布全国的火车站连接着家与世界,构成了一种令人激动和感怀的双向互动。
因此,当回信出现“让故乡到远方的脚步充满力量,让远方到故乡的思念不再漫长”“让每个平凡的你我,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绽放活力和光芒”的结束语时,其价值主旨也在“悄无声息”中传递:以3285个车站为文本符号,记录一段人生历程,彰显一个伟大时代。
回信发布后,国内1500余个媒体平台、账号转发,总浏览量破千万。有专家评价:B站和中国铁路的两件作品,在以春运为时空的大场景下形成了不经意的彼此呼应的天作之合,构成了中国当代数以亿计人民在神州大地上奋斗与幸福的大画卷,这两个片子放在一起,必将成为中国广告创意和传播史上的经典!
从车站到时代的传播破壁
一封回信,“纸”短“意”长。作品之内,是流动中国繁荣发展的壮丽图景;作品之外,是 “人民铁道”守正创新的厚积薄发。续写更多更精彩的“回信”,要做思考者,更要当行动派。
写时代巨变,要聚力主题主线,让“轻骑兵”当好“主力军”。新时代的中国,每天都有无数精彩故事、动人瞬间。《3285个铁路车站的回信》从“国之大者”中找方向、在民之大业中定坐标,是把主题报道做“柔”做“细”做“活”的有益探索。这启示我们,做好重大主题的短视频报道,既要有“大写意”,又要有“工笔画”;既要有宏大叙事,又要有微观细节;既要有理性思考,也要有感性表达,让这一轻量级的新闻品类展现重量级的大作为。
写铁路故事,要注重双向赋能,让“独角戏”变成“协奏曲”。把企业的政治、社会责任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新闻宣传中,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铁路故事的应有之义。《3285个铁路车站的回信》以一部“社会议题纪录片”呼应一个“商业品牌广告片”,在“双向奔赴”中实现“携手双赢”。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开放、协同、共赢的理念,与社会机构结成弘扬主旋律的“统一战线”,共谱传递正能量的协奏曲。
写融合新篇,要坚持移动优先,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深入践行移动优先策略,必须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步发展、优势互补。《3285个铁路车站的回信》的“流量密码”,就是更加注重作品的多元、立体裂变式传播。这启示我们,必须积极推进跨平台、跨介质的融合报道策略,加快传播速度、扩大报道覆盖面和受众群,实现主流价值影响力最大化。(作者系《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影视中心主任任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