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作品展示 |“记者之家”大学堂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第二期)

2025-04-30 19:01:1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2025年4月20日,120名来自全国媒体的骨干记者完成了一场行业顶尖实战演练——由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河南日报社共同主办,河南大河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记者之家”大学堂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第二期)圆满收官。这场持续7天的集训,既是穆青精神的寻根之旅,又是增强“四力”的实践之旅,更是研析探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解码之旅。学员们同上一堂课,同走一条路,同写一篇文,同答一道题,共同探寻优秀融合报道高质量、正能量、大流量的创制新密码。【详情】

“簧”金时代:小零件的大逆袭——走进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

周伟、李海潮、贾司瑒、曹智鹏、娘毛加

视频【详情】

 

如何在贸易战中逆势而上 小弹簧扎进“百米深”

林堃、李莉、吴彬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来自中原的一根弹簧交出了“抗压报告”。4月17日下午,在河南辉县市辉簧弹簧有限公司,记者拿到了刚刚出炉的首季度财务报表——产值突破2400万元,同比增长10%。用公司董事长元银贵的话说:“这得益于把‘一米宽’的产业,做到了‘百米深’。”【详情】

 

河南辉县:耗电大县正在变身“发电强县”

司马连竹

  以前山区没有路,辉县回龙村村民从山体上凿出8公里“挂壁公路”。

  以前总是干旱缺水,辉县干部群众又挖出大大小小总长3200多公里的人工渠,解决了吃水灌溉问题。

  现在,辉县又搞起了巨型抽水蓄能电站,当地人咋就这么爱“折腾”?

  4月17日,记者随中国记协“记者之家”大学堂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采风活动,走进太行山脚下的河南辉县。【详情】

 

我在辉县拍石头

刘学

  “有空我就上山,一周至少3天,早上去晚上回。”一米八的大个儿,黝黑的脸庞与白皙的手臂对比鲜明,他叫董厚贤,是个00后,202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新乡辉县市正在建设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工作,负责整理工地材料兼做摄影师。【详情】

 

储能也摇滚 水电DJ守护河南电网“耶”生活

张震、李佳

视频【详情】

 

宝泉电站送“宝泉”

李木元

  “去年冬天以来雨雪较少,太旱了。幸亏水库放水及时,我家80亩冬小麦的收成才能有保障!”4月18日,望着汩汩的清水流进麦田,辉县市薄壁镇圪针庄村种植户苏玉付高兴地说。【详情】

 

辉县,你怎么可以“点石成金”

邹琴

昔日“石窝窝”今朝“金饽饽”。【详情】

 

全国首个发电厂富碳农业项目的“新期待”

王珊珊、何慧敏、欧阳海南、成嘉廷

  河南辉县,一座民营燃煤发电站厂区内,建立了一个占地50亩的智慧农业蔬菜大棚。发电厂所产生的余热与二氧化碳,被循环利用到蔬菜大棚内用作番茄培育。【详情】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需要更多“六尺巷”——专访基层矛盾调解员张金录

张海鹏

  “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家人与邻居在修建院墙时因占地问题引发矛盾。得知此事后,张英就以这样的一首短诗告诫家人要包容礼让,并要求将自家院墙后退三尺。邻居见状,深为感动,也将自家围墙后退三尺,于是在两家院落之间便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自此,崇尚礼让包容的“六尺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详情】

 

太行与罗霄的“天路”交响——两地挂壁公路见证乡村振兴之路

张雪、胡伟

  4月18日,记者参加中国记协举办的“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来到河南辉县市。在南太行的绝壁之上,沿着一条人工凿出的“天路”蜿蜒而行,此时连翘刚过盛花期,幼果初成丰收有望,一株株连翘正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产值;1300公里外,江西遂川县罗霄山脉的千米悬崖间,另一条挂壁公路隐现于云海茶园。此时正是采茶季,茶农在采撷新芽,连绵茶山满目青翠,一片片茶叶正将茶香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两条远隔千里的险峻公路,正以相似的执着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详情】

 

责任编辑: 张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