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00后,干接待,懂工程,写得了新闻......

2025-05-13 11:07:03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新疆巴音郭楞融媒体中心记者殷琳在采访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过程中,被中铁十四局接待她的工程联络员——00后山东姑娘张新宜所感动。

殷琳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这段经历。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00后,干接待,懂工程,写得了新闻......

本文作者:殷琳 

 

(一)

在新疆巴州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阿尔金山过渡带,一座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如火如荼建设。

在荒漠与山地特殊地质条件下实施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当地融媒体中心记者,我们决定从电站建设中的“大国重器”——我国自主研发的硬岩掘进机切入展开采访。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采访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竟是一位00后姑娘。

她叫张新宜,是负责接待的工程联络员。第一次见到她,是在若羌机场。

这位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姑娘有一头乌黑长发,干练的穿着掩不住青春气息。面对我们的问题,她保持着技术人员的严谨,每个回答都简洁明确。她的腼腆,与身后的荒芜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从巴州若羌县城到抽水蓄能电站大约四十多分钟车程,经过一片浩瀚的戈壁滩,就到了阿尔金山脚下。望着不远处山腰上的施工地点,我问司机师傅:“咱快到工地了吧?”他回道:“还有3公里多呢。”

车辆盘旋而上,施工全貌逐渐清晰:上水库堰体初具规模,下水库基坑已经开挖。项目总工程师王晓奎介绍:“硬岩掘进机是明天隧洞工程的主角,工人们正调试各项指标。”

踩点结束,暮色四合,山风裹着寒意,往衣服里钻。张新宜带我们下山,到车里时,我们发现她穿着单薄,冻得一直在搓手。

“新宜,你住在县城里吗?”“我住在项目部,3公里外那个……”我们有些不好意思,告诉她不用送我们回县城。她却说:“想多听听你们的经验,我刚接手宣传工作,好多地方在摸索。”

(二)

若羌抽水蓄能电站高度落差有620米,可持续发电6小时。第二天,我们记录下相关资料,前往项目部写稿,再次遇见张新宜。

她穿着工作服,扎着利落的马尾,正调试相机。今天她负责拍摄掘进机开机仪式。见到我们,她轻声问道:“老师,我写了篇新闻通稿,能请您看看吗?”见她谦逊腼腆的模样,我连忙打开文档浏览:“写得很好,你是新闻专业的?”“我学工程造价的。”她低头答道。“跨专业还能有这样的文字功底,不错嘛!”我赞叹。张新宜原本羞涩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我打开电脑开始写稿,余光瞥见张新宜正在工位电脑前全神贯注地筛选照片——她还要向未到场的媒体同步图文素材……

结束采访,我们赶回若羌县城拍摄楼兰博物馆。收工时,张新宜来电:“老师,我们在宾馆大厅等您。”匆匆赶回时,只见她和司机师傅已在大厅等候。

前往机场的路上,我终于有机会跟她聊一聊。

张新宜父母都是生意人,家庭条件不错。2023年她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考入铁路系统,成为中铁十四局的员工。许多同事想呆在大城市,新宜却主动请缨来到新疆。父母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选择支持她的选择。

“新宜,你们项目部有多少人?”“35人,我是唯一的女生。”她有些自豪,我有些担心:“独自来这里,能适应吗?”她说:“不适应,但必须克服,这是我要求来的,开弓没有回头箭……”

“刚开始总流鼻血,没网络时像与世隔绝,那是我人生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她低头摩挲着衣角。“但既然主动申请来,就得坚持,现在一切都好多了”,她打开了话匣子,“去年六月刚来时,我被这里的环境惊到了,漫天黄沙,风一吹都是热浪,感觉地面滚烫到能煎鸡蛋……”她笑出了声。

机场到了,匆忙下车过完安检,电子屏显示我们马上就要登机——此刻惊觉,这位00后姑娘全程精准把控着时间节点。

(三)

回来之后,我总能想起张新宜——她从小被家人捧在手心,却主动请缨到环境艰苦的地方工作,实在难得。

过了几天,张新宜向我发来消息:“老师,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您给我指导一下可以吗?”这篇通讯写的是工地一位测量员日常工作的故事。在我的建议下,她调整文章结构,最终发表。再次通话时,我感受到了她的喜悦。

后来,张新宜又发来几篇报道,从稿件中可以看到这位00后女孩的成长和担当。

她说爸妈每每打来视频,都忍不住劝她不要太辛苦,但她总是笑着宽慰:“我就想趁年轻多历练,而且我喜欢这个工作……”

作为一名工作二十余载的资深记者,我被新宜的坚持所感动,觉得自己应该把更多的镜头和文字对准像她一样来到西部、建设西部的青年。

他们走向建功西部、报效祖国的重要岗位,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不怕吃苦、努力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这本身就很有魅力。

责任编辑: 陈梦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