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采访几十次被拒!记者咋突破的?

2025-05-15 17:30:41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者:庄胜春 汪洁 尚晓煜

  “你们是北京来的记者……中美贸易战,接下来啥走向?”

  半个多月前,我们去广东蹲点外贸工厂,正和几位工厂主聊着,一位大哥突然发问。

  我还犹豫着怎么回答,他就接着说:“希望你们的报道,能把真实的情况传递出去——看到我们外贸企业的困难,也看到我们的决心。”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们聊了几十家企业,进了十几个工厂,交出了下面这条视频——

  

  (一)

  看到怎样的“难”?大哥说那话时,语气中饱含艰辛。

  他经营着一个中型厨具厂,几百名工人。新年刚投入四五百万研发模具,赢得不少订单,4条产线满满当当,排到今年6月。

  没成想,关税战一起,产线直接停了一条。美国客户缺货,难;这边存货出不去,也难。

  他一刻不停,跑仓库安置存货,跑展会拉新拓客,为了让生产线继续转起来。你仔细听,视频27秒处,压货满仓的画面之外,是他和同行们的声音——“这次不是见证历史了,是参与历史了……”没播出的还有后一句,“以后给我们小孩说,你爹是在贸易战里活过来的。”

  如果不是和他一起,身处惊心动魄的贸易战之中,我们很难体会到他口中的“困难”,更无法真的感受到他口中的“决心”。

  于是视频开篇,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从没做过外贸,也许很难真的理解过去一个多月,这飙升的(税率)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的背后,其实是一连串的未知:

  1. 外贸企业,受到多大影响?什么样的外贸企业受影响大?

  2.库存积压,压到什么程度?订单暂停,会有什么影响?

  3. 大家怎么应对?跑展会,怎么跑,难跑吗?拉新单,怎么谈,好谈吗?转内销,怎么转,能行吗……

  这些未知,是我们那一周,所有采访的标尺。

  (二)

  不少同行问,这些采访对象,你们哪儿找的?

  现成的路径不少,看既有报道、找地方推荐……但这些对象往往有个共同点——已经找到了办法,并且有了好结果。

  关税战不是一朝一夕,更不可能轻松过关。只有这些内容,无法回应当下外贸人的困惑与焦虑。

  我们必须找到那些身处重压之下,正拼命找办法的人。

  第一步,网上找,找那些发视频的外贸人。他们的视频原始、草根,又透着不服气。

  比如,宁波一个饭盒厂的老板,每天对着产线拍视频。这天刚接了美国订单,做了新模具,过了1天,关税涨了,就被迫把模具扔到一旁;这天刚停了几条产线,过1天,特朗普释放了一点积极信号,美国客户又赶忙下单,产线重开……

  再比如,广州某服装厂老板,隔几天就出来分享经历。从“美国关税一轮一轮地加,客户谈价一次比一次狠”,到“以前靠出口,现在转内销,靠短视频靠直播间,一开始在线人数只有个位数,弹幕寥寥无几”,再到“很多姐姐跑进来留言,不知不觉买了十几件,说‘不是占便宜,而是单纯地想支持你们’,这些留言比订单更值钱。”

  这些视频,如一株株埋在土下、正使劲破土的野草。

  但没想到的是,我们私信联系的对象,没一个回复。

  第二步,找人推荐。之前的采访对象帮我们找到一位“厂二代”,她家做厨具生意,对美订单占到七成,压力很大,正在广交会上拼一把,希望找到新订单。

  订机票,去广州,奔会场。

  没想到迎来“天崩开局”,她的父亲有顾虑,临时变卦,不想接受采访,线索又断了。“厂二代”没能说服“厂一代”,也不好勉强。

  怎么办?再试试。

  这里是广交会的会场,多的是外贸企业,赶紧找!

  

  

  但我们再一次碰壁——接下来的2小时,我们被拒了几十次。16点多,快闭馆的时候,我们偶然在社交媒体刷到一则“附近”的视频,找到一位做高端料理锅生意的参展商王荐。

  他告诉我们,刚从一位美国客户那儿拿到第一笔大订单,就遭遇关税战。订单没了,投了那么多钱,开了生产线,招了工人,这可咋办?绝境之下,他在广交会遇到一位巴西客户,看好他的锅,准备详谈。“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世界之大不是只有美国,自己跳出来,找对市场比什么都重要。非常感谢这位巴西客户,给我打了一针强心针……”

  终于,从他开始,我们进入了外贸人的世界,进入了他们的“困难”和“决心”。

 (三)

  像开头那位大哥一样,所有这些外贸人,一刻不停。

  和巴西客户约了没两天,我们就拍到了他的“审厂”过程——进入厂房,他看生产动线、看安全告知、看测试试验……甚至会看工人头顶的风扇和吊灯,因为他觉得“工厂对工人好,产品才能好”。

  

  “审厂”那天深夜,我们跟着王荐,坐在原本为美国客户打造的产线边。广交会前夜,就是在这里,他发出了一条朋友圈——  

  

  他给我们看他胳膊上,打螺丝留下的疤;给我们讲他小时候,住在六盘水的厂区,被爷爷扛起看火车拉着钢水通过……我们开始懂了,“决心”的背后,不光是他们自己和工人的生计,还有他们付出多少年的心血和情怀,像孩子一样的产品和事业。

  每一位外贸人的“难”背后,是不轻言放弃的决心与信心。  

  中美最新经贸磋商结果出炉后,我又去一一询问了这些采访对象。  

  他们的美国客户大多是第一时间恢复订单。

  但对于他们来说,开拓新的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正在成为更重要的选择。

责任编辑: 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