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同行》,这是湖北日报创刊75周年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第1版)。这本通过征文方式结集的书,讲的虽然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内部的一些人和事,但作为一名同行,读了之后,也有颇多感慨。
湖北日报创刊75周年系列丛书《同行》右一
在书中,可以看到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作风。1939年就当上记者的雷行,担任过报社“一把手”多年。63岁的雷行到西藏参加活动时,不顾高原反应,仍深入一线采访,发表了8篇报道。面对劝阻,他说:记者采访要尽可能地到现场去看、问、听、感受体验,不然怎么能说得上深入?雷行这种深入一线的精神并未过时。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锤炼“四力”,而雷行这种深入一线采访的精神,正是“四力”中脚力的生动体现。
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分管评论理论的副总编辑郝孚逸,是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他眼睛高度近视,写字时鼻子几乎碰到桌面了,右手又残疾,但他不仅带头写稿,还带队下基层采访,甚至到煤矿下矿井采访,出矿井后,满脸黑炭,彼此难辨。带头写稿、下基层采访,在那个年代,报社领导都能以身作则,反观当下,这种优良作风仍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防范虚假和失实报道是媒体永恒的任务。一位退休干部撰写的《近九旬编辑,谈一篇失实报道》,读来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事情发生在1984年,这位老同志对一位经常供稿通讯员的来稿,没有认真核对就编发了,结果内容失实,次日进行了更正。几十年过去了,这位老同志却从未忘记这件事并分享出来,可谓用心良苦:“编辑同志在编辑稿件时,要抱定审核与鉴定的态度,把新闻的每一个细节考核清楚,真正正确无误才发出去。”现在,内容生产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对采写和审核的要求是越快越好,但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内容的真实、准确,这是底线,切不可马虎。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时间短、任务重是媒体人经常的遭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过得硬的稿件,是比拼也是考验,是压力也是动力。《勇当弄潮儿》这篇为武汉渡江节而写的评论,言简意赅、有气势、有激情;《表里不一》的摄影作品,“一图胜千言”“一语点龙睛”,让批评报道收到了满满正能量的效果;记者一个人在不到一天半的时间里完成的重头报道《浙江:在鄂投资的“状元省”》和评论《好风凭借力 西湖催我行——热烈欢迎浙江党政代表团》,把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出彩地完成了。没有几把刷子是很难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过去是这样,现在同样是这样,倚马可待的背后,体现了媒体人扎实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新闻精品是衡量业务的重要标准。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百余家新闻单位齐集工地,一场新闻大战无声打响。同一题材,湖北日报的消息和子报的新闻摄影同时获得中国新闻奖,为新闻界罕见。获奖消息点到的人物有13人之多,现实与历史交织,场内与场外兼顾,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互穿插;获奖照片是摄影记者在同行准备收拾器材准备离开时,抓拍到了转瞬即逝的一幕。2003年,三峡工程建设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湖北日报采用多电头写法的消息,构思奇巧、逻辑严密、文字精练、细节如画,后斩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报道三峡工程接连获奖,这不完全是运气,新闻精品层出不穷背后,也是一家媒体竞争力的体现。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获中国新闻奖是不少媒体人的梦想和追求。不过,让我意外的是,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周芳分享的是20年前17天跋涉3300公里,穿越宜万铁路全线和沪蓉西宜恩段的采访经历。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胡成,分享的是《涌泉之恩 何以相报?——对6起见义勇为牺牲者家属及其受益人的追踪》采写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篇在没有确凿新闻线索的情况下,仅凭一个灵感调查而来的,算是“无中生有”。新闻从来不稀缺,稀缺的是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记者生涯“撞大运”的机会是有的,但不会多,这考验的是记者如何强化新闻发现力。胡成之所以把这段陈年往事写出来,也是希望对年轻的从业者有点启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互联网时代,没有传播力,也就谈不上影响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刻不容缓。今天,粉丝的多少、流量的高低,都是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直观体现。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挑战面前也有很多机遇。《一年“10万+”超1500条,湖北日报微信发生了什么》《从“小白”到“专家”,我和湖北日报短视频一起成长》等分享,让人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媒体人是如何一步步把一些“根本无法想象”的事,变成了可能。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媒体在记录时代的同时,也在记录自己。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湖北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发起征文,邀请老中青三代人回顾、分享讲述自己和单位的点滴故事,这是媒体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不仅有利于传承优良传统,也能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起到助推的作用。(作者:朱建华;原载于《新闻研究》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