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国外交叙事下的民间温情力量

2025-06-30 15:49:3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2012年, 丘倩怡在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采访。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供图

  2023年,我和同事前往美国旧金山,报道中美领导人会晤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捕捉到一则温暖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市的老友们在旧金山重聚。

  这段跨越近40年的友谊,此前就被媒体多次报道。巧合的是,我曾在2012年赴美追踪报道过这批艾奥瓦老友。此次在旧金山,我再次对几位中美友谊的亲历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朴实的对话、丰富的细节,用超12分钟的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再现了中国领导人与美国小镇居民从结识到叙旧、重逢的深厚情谊。

  这篇名为《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的报道2023年11月19日在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播出,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一等奖。剖析这部作品的创作缘起和采编过程不难发现,专业记者亲临新闻现场、讲述独家故事的能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深入一线 挖掘独家线索

  《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这篇报道的成功,首先源于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执着坚守。在社交媒体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深入一线、抵达新闻现场,才能挖掘到独家新闻线索。在旧金山报道期间,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欢迎宴会,其他媒体焦点多集中在马斯克、库克等商界巨头身上,而我们却从这场宴会报道中,发现了艾奥瓦老友的新闻价值。由于我曾在2012年采访过艾奥瓦居民,方得以在最短时间内与抵达旧金山的艾奥瓦居民取得联系,为后续深度采访奠定了基础。

  这篇报道的故事主体,通过3位中美友谊亲历者的讲述搭建而成,他们分别是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董事卢卡·贝隆、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前主席、美国驻柬埔寨前大使肯尼思·奎因、前艾奥瓦州友好省州委员会委员莎拉·兰蒂。在采访对象停留旧金山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凭借对新闻人物的长期追踪和过往采访经验,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完成对3位嘉宾的深度访谈。

  我们将肯尼思·奎因作为首位采访嘉宾,在他抵达旧金山仅1小时后进行了第一次采访。这次采访不仅快速构建了专题采访的框架,还帮助我们掌握了其他艾奥瓦老友的近况。晚宴结束后,又与奎因进行了第二次深度访谈,将习近平主席与美国老友的最新互动与38年的友谊串联起来。在晚宴现场,我们还联系到了卢卡·贝隆和莎拉·兰蒂,并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完成了和他们的独家对话。

  情感共鸣 提升传播效能

  扎实的采访和现场细节的捕捉,赋予《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鲜活质朴的叙事风格。在报道大国外交关系时,如何有效传达气氛、情感与细节,是提升新闻作品传播效能的关键。通过3位亲历者不同视角的回忆与讲述,习近平主席与美国老友的故事缓缓展开。肯尼斯·奎因讲述与习近平主席交谈时,语调高扬、面露惊喜,生动再现了交谈画面;卢卡·贝隆回忆当年接待习近平主席的细节时,拿出保存多年的1985年中国访问团行程表复印件,这些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细节,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记者还将自身经历融入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2012年我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市采访兰蒂老人的片段,成为作品的独家视角。2023年在旧金山再次采访时,兰蒂已86岁高龄,她与我像老友般交谈、分享趣事。这种今昔对比和个人代入,恰恰呼应了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的创作,也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尝试。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在重大外交活动报道中,往往聚焦经济和安全等“硬话题”,对中国形象的报道存在固化表达。而这篇报道通过讲述中美民间友谊故事,用人与人的交流映射国与国的关系,为受众理解中美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用柔和的语调和叙述突出民心相通,对冲了西方媒体对中美民间交流的“功利性”阐述。

2023年11月,丘倩怡(右)在美国旧金山采访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前主席、前美国驻柬埔寨大使肯尼思·奎因。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供图

  精耕细作 强化使命担当

  深圳广电集团直新闻团队多年来在国际新闻领域的精耕细作,是《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报道成功的坚实后盾。从2012年开始,直新闻团队每年派出记者约上百人次赴境外采访报道,在国际新闻大战中不断淬炼,提高了团队专业水准。

  地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虽面临天然距离感,但关键国际大事“不缺席”的坚持和“人无我有”的意识,让我们打开了“出圈出彩”的空间。这篇报道关注民间和地方,采用清新、朴实、富有活力的文风,与中央媒体形成“高低搭配”,助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作为主创团队围绕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和APEC会议大型报道策划的一部分,通过“快”“慢”结合,在发回一系列动态消息报道后,集中力量做好做深“艾奥瓦老友”的故事,提升了大众传播效果。同时,创新叙事手法,用有血有肉的细节讲述加深受众的情感共鸣,放大了独家“故事”的核心价值。

  《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以独特视角诠释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温情与人文关怀,在全球复杂多变的外交环境中营造了积极舆论氛围。报道的成功,离不开记者对新闻现场的坚守、对独家故事的讲述能力和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使命担当。(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驻香港事务代表处主任丘倩怡)

  (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责任编辑: 张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