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播的通讯《“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燃灯校长”张桂梅以病弱之躯,十年如一日点亮校舍灯火,更以10万公里家访路照亮上千深山女孩的梦想。
何为“成风化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本栏目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你见过凌晨5点的丽江吗?
“每天5点15分,她都会准时从女生宿舍的铁架床上爬起,忍着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员的电摩托来到教学楼,颤巍巍地从一楼爬到四楼,把每一层楼道的电灯点亮。”
“她”,就是张桂梅老师。
“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张桂梅如此解释自己的执拗坚守。
这些细节描写,出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新华每日电讯》5年前刊发的一篇通讯——《“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
张桂梅老师,创办了中国首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但2020学年,对她来说异常艰难。
她患上了骨瘤、血管瘤、肺气肿等17种疾病,数次病危入院抢救,体重从130多斤掉到90斤,甚至从椅子上站起来都需要人搀扶……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忘记在凌晨5点爬起来,给大山里的孩子们点一盏灯。
这篇文章从这些细节出发,从“燃灯校长”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教育领路人的角色。
这盏“灯”照亮了一条走南闯北的公益办学路。华坪县很多偏远山村的女孩子很早就辍学了,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张桂梅老师从上街募捐开始,坚持了6年,才建立了这所学校。
这盏“灯”照亮了一条翻山越岭的万里家访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一门心思学习,从教几十年来,张桂梅老师一直坚持家访,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这盏“灯”照亮了一条大山女孩的奔跑追梦路。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也深刻影响着这所学校的作息。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学生们几乎做什么事情都是跑着。
张桂梅说,没有期望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名牌大学,只是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笔下的“燃灯校长”,形象立体,真实可感,深刻诠释了“燃烧自己、点燃他人”的教育境界。
文章发出后,140多家媒体转发,新媒体端瞬间刷屏,社会反响强烈。
正如作品标题“燃灯”所呈现的,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所学校到一种现象,带动更多人形成“教育反哺”的良性循环。华坪女高教师流失率也从建校初期的80%降至近五年的零流失,形成了一支“铁打的教师队伍”。
这篇报道很好地诠释了:好的新闻作品既能以文化人,也能成风化人。
点击阅读:《“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