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随着最后一堂课的掌声落下,“记者之家”大学堂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新闻采编与技术创新实战班(第二期)在京圆满结业。4天时间里,45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560名骨干记者编辑齐聚一堂,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再深化到增强“四力”实践正出发,从AI工具实操到正能量传播方法论,经历了一场“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深度淬炼,完成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技能升级之旅。学员们感慨:“这次培训,每位老师的‘独门秘籍’都给职业生涯‘加满油’!”
政治引领:把准方向,扛起行业媒体新使命
7月10日,“记者之家”大学堂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新闻采编与技术创新实战班(第二期)在京举行。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在开班动员中划出重点:“行业媒体要做时代强音的传播者、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引擎、行业领域的智囊团、时代浪潮的导航仪!”他希望学员们深耕行业资源,以提升“四力”助推系统性变革,让优秀作品覆盖更广人群。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一针见血指出:“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是行业媒体转型的生命线!”呼吁学员通过实战训练抢占主战场主动权。
讲师阵容全解析:8堂课解锁8大实战秘籍
新华社 CNC 新媒体中心主任助理陈睿:短视频的“破壁术”

在《短视频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革新》课程中,他直击痛点:“短视频不是电视的缩小版,而是传播逻辑的重构!”结合爆款案例,拆解如何以“轻量化制作+强互动设计”击穿圈层,让专业内容在抖音平台“破壁”传播。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媒体的“跨界赋能论”

在《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课程中,他提出观点:“媒体不再是行业的旁观者,而是用‘微短剧+’模式重塑千行百业的翻译官与运营官。”通过医疗、教育等领域案例,揭示媒体如何用叙事能力为垂直行业注入传播动能。“未来记者最稀缺的能力,是看懂行业逻辑并用短剧语言翻译它。”汪文斌总结道。
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信息服务处副处长李永锡:账号运营的“点线面”

作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主编,他在《新媒体运营的破局思路》中分享实操铁律:“账号运营要吹新风、接地气、有回响!” 详解如何以“点(爆款选题)——线(用户互动)——面(品牌沉淀)”三层逻辑,系统性提升账号“四力”。
人民铁道报社原总编辑毕锋:舆论引导的“实践经”

结合三十余年采编经验,他在《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课程中强调:“舆论引导力藏在每一条有温度的行业报道里。” 用铁路系统真实案例,解码如何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带着机油味的暖心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进进工作室”负责人张进进:正能量的“流量密码”

张进进以《如何让正能量收获大流量》现身说法:“正能量要破圈,得先让年轻人‘刷得停不下来’。”揭秘工作室如何用“轻叙事+技术赋能”,将主旋律话题打造成百万级爆款。
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培训交流处副处长商艳青:一站式“练兵场”

作为中国记协“记者之家”大学堂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她结合行业媒体面临技能提升、理论深化、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四大核心痛点和需求,通过《从“融”出发 向“新”而行——“记者之家”大学堂:行业类媒体融合转型的“练兵场”》课程,全面介绍了“记者之家”大学堂教育平台的功能:提供权威理论课程筑牢政治根基,实战技能培训提升全媒体能力,以及协同生态建设整合资源;具体服务包括便捷线上学习(300+精品微课堂、学时认证助力职称评定)、定制化线下如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新闻采编班,以及综合服务赋能(诸如好书精选、记者之家数据库、记者之家福利酒店等),助力新闻从业者深化理论认知、磨砺实战本领,高效实现从“练兵场”向“主战场”转型。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张意轩:融媒体的“破壁公式”

在《融通“有意义”和“有意思”》课程中,她提出破局关键:“把‘有意义’的故事讲得‘有意思’,是新时代记者的必修课。”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案例,拆解如何用青春化语态让硬新闻“圈粉”年轻群体。
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青蜂侠”负责人王海:“青蜂侠”的“现象级法则”

“青蜂侠”负责人王海以现象级产品成长之路为例,点破核心:“持续量产精品的关键,是机制而非单点爆破!”分享“青年化阐释+场景化叙事”如何让时政话题在B站、微博持续霸榜。“青蜂侠”精神的缩影:简洁不简单,用“新文风”包装真知,如“短视频遵循大道理”般直击内核。其智慧在于,将媒体深度融化为“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兵”的活案例,启示行业:未来不在大投入,而在机制创新与青年共情。
学员满载而归,知识盛宴变“生产力引擎”





结业之际,560名学员集体点赞:“记者之家”大学堂课程设置“科学有实用”,教学质量“扎实有温度”。中央社会工作部信息宣传中心记者李梦丹说:“这四天像经历知识盛宴、技能磨砺和思想碰撞三连击!学了短视频策划、新媒体实操,更明白了自己责任——要做行业故事的‘破圈者’。”
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新理念、新场景、新实战的经验收获带回家:用“青年化文风”激活正能量,以“互动化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多位学员信心满满地表示,要结合行业特色、行业趋势,回去就搞创新作品,推出手绘海报、短视频专题。


实战班虽落幕,但媒体融合的“练兵场”效应持续发酵。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占芹表示:“未来,‘记者之家’大学堂将持续做行业媒体融合转型的‘练兵场’‘加油站’,助力生产更多‘有感染力’的作品,让‘主流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