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问:当章水贡水汇流,会发生什么?

2025-07-19 21:18:30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千年古城赣州

位于章水、贡水汇合处的赣江

 

7月19日

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

在江西赣州开幕

 

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

围绕“新闻力量·文明对话·推动世界现代化”主题

进行研讨交流

 

开幕式暨主论坛上

嘉宾发言干货满满

 

开幕式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王纲致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我们要凝聚发展共识,回应人民关切,增进民心融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第一,顺应时代潮流,做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同行者。第二,坚持真实客观,做国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第三,秉持开放包容,做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第四,拥抱时代潮流,做全球媒体变革的引领者。

平台主席团成员、中国记协主席 何平作主旨演讲:

首先,我想告诉各位的是关于“赣江”的来历。它是由“章江”与“贡江”汇流而成。这似乎表达了一个寓意:大小江河只有汇合在一起,才能浩浩荡荡、奔腾向前,展现出气势磅礴伟力。这让我联想到此次论坛的主题:“新闻力量 文明对话 推动世界现代化”。人类需要交流,文明需要对话。对于各国新闻媒体来说,这是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道必答题。作为“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我们有责任团结引领各国新闻媒体,凝聚共同发展之力,为文明进步筑基;搭建交流互鉴之桥,为文明繁荣助力;唱响和平合作之声,为文明存续护航。当每一朵浪花汇聚在一起,就可以迸发出澎湃的力量。

新任平台主席团轮值主席、白俄罗斯记联主席 安德烈·克里沃舍耶夫作主旨演讲:

八点倡议:一是全球新闻记者新团结,保护新闻记者及其传播的真相;二是第一手信息互通,促进共同发展和文化互鉴;三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之星”计划;四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新媒体学校;五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新公民记者”计划;六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反虚假信息平台”;七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创新博客圈”;八是从新闻走向全面创作,吸引新的创作人才、组织加入,携手构建更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卢小青致辞:

自古以来,江西就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重要商品输出地,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希望大家做丝路精神的传承者、江西故事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积极传播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共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 黄喜忠致辞:

赣州与“一带一路”有着深厚渊源,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在“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繁华中绘就出独具韵味的千年画卷。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交流互鉴是人心所向。我们倡议,加强国内外媒体界真诚合作,携手为新闻事业发展创造光明前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媒体使者”讲故事活动环节

柬埔寨Thmeythmey媒体联合创始人 良·德鲁克斯:

从全球视野来看,媒体在促进“一带一路”时需兼顾各国利益诉求,因此,其所起到的作用相当复杂。我的建议是:一方面,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需加大“一带一路”成功案例的全球传播力度;另一方面,中国媒体应与各国机构协同合作,实现故事的本地化语言传播。

人民日报社国际新闻版责任编辑 赵益普:

在东南亚,共建“一带一路”给当地带来了发展、进步、现代化,也带来了实现美好生活的更大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追寻更加美好生活的权利,在追寻的道路上,记住中国曾给予的帮助,记住友好合作带来的发展成果。作为记者,我们需要讲述好这些故事,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巴西新闻协会代表 雅米莱・巴雷托:

沟通的核心,远不止于信息传递。它是联结人心的纽带,承载共同历史的基石,更是塑造未来图景的力量。这场沟通变革的本质,是影响力的重新分配。它让长期被边缘化的群体得以讲述真相,重塑全球认知。教育乃此变革之根基。新闻业不仅要传播信息,更应启迪心智,培养下一代以诚信和勇气担当重任。

新华社国际部地区报道中心副主任 刘阳:

讲好中国故事,不只是为了中国本身。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国界。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中国的发展历程、所遇挑战与奋斗目标,都是“全球南方”共同命运的一部分。

埃塞俄比亚法纳媒体集团总编辑 塞拉姆・埃谢特:

作为记者,我的责任在于:准确报道“一带一路”——既凸显其成就,也关注其面临的挑战;聚焦人文故事,而非仅仅罗列数据;促进中非媒体交流,以增进相互理解。我坚信,记者的使命不仅是揭示问题,更要记录进步,去倾听那些生活发生了细微却意义深远的改变的人的声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杨诚曦:

“一带一路”不只是有港口和管道,它始于贸易,却最终走向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它以基础设施为起点,却生长出信任与情谊。它或许由政府签署协议,但真正书写故事的,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带一路”是连接之路。而新闻报道,也是连接之道——连接事实与背景,连接人心与理解,连接信息与情感。

塞尔维亚记协网记者 普雷德拉格·拉瓦:

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我们必须铭记:伦理准则、责任担当与人文同理心无法被机器替代。记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报道速度,更体现在叙事方式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中国日报社上海分社总编辑 于熠镭:

回顾我在海外报道中国话题的历程,有几点启示:一是透过标题看本质。国际舆论场中关于中国的叙事,常常充斥着偏见与扭曲。作为身处一线的记者,我有幸亲眼见证了许多事件的真相,这让我能够以更细致、更客观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二是关注人文的温度。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更能穿透地缘政治的杂音。真实的声音,往往拥有强大的说服力。

 

本届论坛

还启动了“国际记者之家”志愿者计划

11个国家的记者组织

申领了“国际记者之家”证书

 

在本届论坛上

“我的马拉松”

全球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

评选出6国10部优秀作品

并发布活动主题曲

 

50余位外国记者的优秀稿件

入选论坛会刊

“初识中国之中国文化印象”

 

第二个“一带一路”记者驿站

落户江西

……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主席团常务副主席、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刘思扬主持本届论坛开幕式,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主席团成员、中国记协主席何平,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黄喜忠,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小青等在现场致辞。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新华社副社长袭艳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范昀,以及中央新闻单位负责人、中国记协副主席、各省记协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媒体代表到场参会。

责任编辑: 陈梦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