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在现场丨采访从Hola Hola开始

2025-07-23 14:06:4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Hola!”

  “Gracias!”

  “你好!”“谢谢!”这是我学会的两句西班牙语,也是我前两天说得最多的两句话。  

  (一)  

  前两天,“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在江西举行,作为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的记者,我肩负着论坛主题采风活动启动、采风活动四条线路以及论坛综述等三条电视新闻的报道任务。三条稿子就像三座大山,我必须在第一时间采访、写稿、剪辑,发回台里。

  为了做好第一条稿件,在100多位外国记者报道的当天,我开启了疯狂的“海采”模式。问问他们来到中国,来到江西,最关注这里的什么?想要获得什么?这个活动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来自英国的科技记者,告诉我他想要看看AI公司和新能源产业;

  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告诉我,他想要看看中国的乡村发展得如何;

  来自希腊记者说,他第一次来,想看看中国真实的样子;

  来自保加利亚的记者告诉我中国的变化十分迅速,不仅在改变自己,还在改变世界。

  采访很顺畅,第一条稿件,在采风活动启动的当天顺利播出。

  如此盛会,一定会有很多珍贵的新闻现场,大背景、主旋律,一定要多挖掘故事,展现细节。后续报道虽然任务繁重,但我还是有点信心的。

  没有开心两秒钟,我就遭受了“暴击”,我发现,我跟采的南昌-抚州线路的记者团说的是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原本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的我,发现“开不了口”! 

  (二) 

  虽然艰难,但没有退路可言。

  那么长的电视新闻要怎么撑起来?

  我迅速调整了心态和策略:如果没办法一直交流,那就变成一个积极的观察者。如果做不出技惊四座的报道,那我做好一个“陪玩”。

  让我来看看谁最活跃,没有“language”,还有“body language”。我紧急学了几句西班牙语,开启了“Hola”之旅,逢人就打招呼,i人转e。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所有人都热情地回应我。行走赣鄱大地,我突然有了一种主人翁意识,这些采风点位,都是我日常报道的场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就在这片土地里。

  我像一个“导游”,很想把我曾在这些地方的采访发现全都告诉他们——

  在江中药谷,我告诉来自埃及的记者加马尔•埃尔赛德,“这是中国的‘最美工厂’。我们正在一个工厂旅游,这里用新技术研发传统中医,中医能养生,您养生吗……”埃尔赛德告诉我,他希望这样的品牌和保健药品可以去到埃及,他觉得会很有市场。  

  在抚州,汤显祖的故乡,我以“Chinese Shakespeare”向大家介绍汤显祖,大家心领神会。我们在文昌里进入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光影流转间来自埃及《金字塔报》的副主编谢里夫•奥马尔,现场在Facebook开播。他说:“太震撼了,我想通过这个屏幕,成百上千人已经看过这个演出了。”虽然奥马尔对这个爱情故事不能全然理解,我想,水袖悠扬、歌声婉转的瞬间,大家都能感受到的“美”,是“东方浪漫”。

 

  这几天,我还发现了一位敬业的阿根廷记者同行,永远处于“开机状态”,我合理怀疑,他用手机拍了1个T的素材。在南昌艾溪湖湿地公园他喂天鹅的间隙,我凑过去搭话:

  “你喜欢这里吗?”

  “这里太棒了,在城市中心规划一个湿地公园,对抗现在的环境气候变化。”

  “我看您拍了这么多视频,是要做个短片吗?”

  “在阿根廷,大家对中国所知甚少,这几天的旅程,我认为中国在提高人民生活福祉和社会治理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我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平台上发布一路的见闻。”

 

  来自墨西哥国家新闻学院的副院长特奥多罗•劳尔,给我带来了最深的触动。紧凑的行程里,我们在南昌转赣州等候高铁的间隙,有了一段长时间的谈话。

  我问他,“墨西哥人对中国的了解多吗?”

  他说,在墨西哥,因为信息封锁的影响,大家对中国的了解是存在误解和偏差的,而此次活动就是在打破封锁。劳尔先生告诉我,他所在的机构从事墨西哥国家的记者教育培训,这次旅程中,他见到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记者,是一件非常惊喜的事情。“我们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并且所有年轻人在积极地与全球互动,塑造和彰显着开放、富有活力的国家形象,这里人民呈现的生活状态,是中国最真实的样子。” 

 

  所有的观察与谈话,各国媒体代表对江西治理模式、自然生态、文化保护、工业发展的好奇,在我脑海中汇成一条清晰的主线,作为记者,作为个体,我们往往都是被具体、美好的事物打动。18号凌晨三点,我把观察到的这些串联起来,综合其他三条采风线路的情况,以“美美与共,见证真实中国”为主题,将11位国外媒体代表的采访加入稿件中,完成粗剪后发回台里,在当天晚上的《江西新闻联播》播出。

  (三)

  这样的国际论坛我不是第一次参加,我们也曾前往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采访。挖掘“一带一路”上的江西故事,看到了因“一带一路”倡议而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个体。这几年,江西也举行了多场国际盛会,比如“赞比亚总统顺访江西”“驻华使节参访江西”“全球政党媒体研修班走进江西”“战略传播论坛”“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等。我有幸在现场见证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瞬间,也让我收获了独特的报道江西的视角:“江西不是小透明”,它正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交流对话。

  2023年9月,赞比亚总统哈凯恩德·希奇莱马访问中国,特意提出希望上一次井冈山。在他走出毛泽东茨坪故居时,我马上举起相机。他说,“井冈山的斗争是很英勇的,在这里由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使赞比亚受益匪浅。中国的帮助支持了建国初期的赞比亚,年轻一代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这是我来这里的原因”。那一刻,我感受到这份红色历史的厚重与价值,红色基因在红土地上生了根,在千里之外的国度发了芽,成为两国庚续友谊的坚实基础。

  在全球政党媒体的来访中,我遇见了和我同岁的95后柬埔寨公务员法枚萨。在婺源,他向当地干部了解篁岭村的发展路径,询问石门村如何结合产业让村民致富,以及发展中又如何平衡政府、公司、农户之间的关系。我问他,“你怎么对这些感兴趣?”他说,农村是他研究的课题,蓬勃发展的中国,是最好的调查样本。柬埔寨正在推进中柬合作,他想把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带回去。在他返回柬埔寨后,我看见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下“Don’t believe what you hear, until you experience yourself.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在跟随一批批驻华大使的采访中,我记录了为江西代言的多米尼加驻华大使、想来景德镇当“景漂”的塞浦路斯驻华大使,也记录了被滕王阁夜景震撼、紧急与家人连线的巴拿马驻华大使,收到了俄罗斯的00后媒体朋友送我的友谊徽章、加拿大艺术家送我的瓷板画、还有来自蒙古国的羊绒围巾……

  世界是一个“村”,我们渴望交流理解,我们热烈地拥抱美好。“一带一路”让我看到更立体、温暖、广阔的世界。而作为记者,我们总是会用“Hola”开头,在美好发生的那一刻,举起镜头。(作者: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李兆蕊;编辑:吴宇晨、陈睿)

责任编辑: 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