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打造现象级IP助力“苏超”破圈

2025-07-26 20:07:1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今年初夏,“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现象级姿态强势破圈,从专业赛事跃升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事。在这场传播盛宴中,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展现出主流媒体的强大传播势能:作为全国第一个主动策划宣传“苏超”的主流媒体,截至今年7月7日,全矩阵累计推出各类产品近千篇次,创下近10亿人次的全网传播量,其中单场赛事直播观看量达700万次。联动新华日报13个地方分社推出的“城市Battle海报”“城市对歌”“苏超对诗”“江苏十三宝”等创意内容引爆全网二次传播;#苏超最新排名#等微博话题阅读量轻松破亿,成为“苏超”火爆出圈的重要推手之一。

  议程设置:闪电进场 玩梗弄潮

  敏锐洞察,闪电响应。5月26日,交汇点新闻敏锐捕捉网友用地域梗“玩”刚开赛的“苏超”,当晚即成立“木更工作室”,推出首条“脱口秀”视频,成为首个主动策应赛事的主流媒体;次日发布《凭什么,“苏超”这次火爆全国?》,首提“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抢占话语先机。

  植入文化,节点爆破。精准锚定第三轮“端午大战”,赛前密集推出近30篇创意预热稿件,例如,《“美酒加香醋,一分又一分”》《苏超有梗|端午“粽”级剧情:常州VS扬州,炒饭德比大战》,将赛事与传统节日、地域文化深度捆绑,点燃全民期待。

  官媒玩梗,破壁共振。明确“接梗玩梗引导梗”的传播策略,联动13地分社推出“城市Battle海报”“斗图斗歌斗诗”系列,成功消解传统报道刻板印象,带动各市官号下场,掀起全民互动热潮。网友盛赞“就喜欢新华日报这种不端着的官媒”。

  内容引爆:裂变传播 动能澎湃

  多元形态,组合出击。构建多维内容矩阵,深入探寻流量密码:趣味图文抓眼球;短视频直击赛场高光时刻与幕后花絮;创意海报“埋梗”引发情感共鸣;评论专栏深挖球迷文化与城市逻辑;社长总编辑领衔策划《“苏超”出圈记》专栏,梳理出100个“符号”持续解码赛事内核。

  直播赋能,场景再造。全平台对赛事进行“直播+回放”,实时传递赛事信息,弹幕互动、数据可视化增强临场感,打造现象级“云观赛”社交新场景。其中,《南京队1︰0战胜无锡队》客户端阅读量600万+,刷新年度直播纪录;视频号直播峰值破20万,“看苏超就到新华日报”深入人心。

  二创裂变,全民参与。官方内容点燃用户创作激情,网友自发制作“楚汉之争”“早茶德比”等二创内容,形成“官方造梗、用户玩梗、全民传播”闭环,吸引多位“大V”自发加入,“谁是真南哥” “楚汉千年巅峰之争”等话题持续发酵,赛事升维为地域文化网络嘉年华。

  生态联动:全域协同 势能倍增

  跨域协作,高效运转。协同地方分社及全媒体部门,组建百余人的专项工作组全天候运作,实现线索追踪、创意策划、内容生产、编辑运营、平台分发的全流程无缝衔接。各地方分社充分发挥属地优势,植入本土文化内涵,形成“一市一爆点”的差异化传播格局,在良性竞争中构建起既竞争又互补的强大传播网络。

  IP衍生,跨界融合。率先获得“苏超”文创特许授权,联动本土文创企业、非遗传承机构,对接苏陕协作安康毛绒玩具产业带,打造“十三太宝”“四大菜子”“叫南哥”等衍生IP体系。通过直播授权、门票互动抽奖、统一购票入口等创新方式,成功打通“体育赛事、文化旅游、消费促进”链路。

  全域分发,声浪叠加。利用主流媒体权威性与资源优势,推动优质内容获得央媒及省级平台广泛转载,形成多级传播声浪。推出“苏超”专题表情包,实现对多元用户的立体覆盖,释放最大传播效能。

  价值跃升:超越竞技 赋能城市

  聚焦精神,焕新形象。担当党媒职责使命,持续推出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将“苏超”的城市竞争转化为情感共鸣,强化“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共识。比如,聚焦报道常州推出的“景区免费游”,阐述“输球不输格局”的城市智慧,通过竞技精神融合人文关怀的叙事,重塑城市形象认知。

  激活经济,沸腾消费。全面的赛事宣传强力拉动商圈、餐饮、文旅消费,过夜游客激增。第五轮10城主客场商圈团购订单量环比暴增103%,销售额环比飙升114%。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创综合经济效益超3亿元,单城平均增收逾2000万元。

  焕发活力,文化认同。将江苏地域文化符号巧妙融入赛事报道,如将徐州VS宿迁对决包装为“楚汉之争”,以“传统IP+现代表达”策略,助力地域文化以年轻化语态焕发新活力,显著增强文化认同穿透力与感染力。

  交汇点新闻通过“议程设置、内容引爆、生态联动、价值跃升”四重维度,不但将这项原本局限于区域的赛事塑造成兼具文化认同度与经济带动力的现象级IP,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接梗玩梗引导梗”,构建起“党媒与自媒体同频合奏”的大流量新模式,成功塑造了热点事件的党媒叙事传播链,为新时代主流媒体参与热点事件策划、推动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作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记者朱铭;编辑:吴宇晨、焦若宁;责任编辑:谷泰运、胡慧红)

责任编辑: 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