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书介绍|“乐学者”的智慧人生

2025-07-28 10:30:34 | 来源: 山东省大众报业集团期刊中心
【字号: 打印

  现代人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坚持学习,必须克服“学习疲劳症”,办法之一就是把学习变为一种需求,进而培养成为一种爱好。学习的乐趣不仅在于打破眼界局限、拓展认知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把“无效奉献”转化为“有效奉献”,达到“奉献、贡献、造诣”的和谐统一。

  《学习点亮人生(增订本)》共九讲:把学习培养成为一种个人爱好;忙人学习主要靠自我加压;断绝退路才能置之死地而后学;学习主要是为了寻找启发;既读有字的书,又读“无字天书”;既要学以致用,又要学以备用;“本领恐慌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学习计划应以人生志向为指导;“学到老”不容易。作者回顾从一名基层记者到国家通讯社总编辑的人生历程,阐释学习与人生的密切关联。“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绝不会因为职务的提升和岗位变动而‘自动提高’。”

  该书作者南振中,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新华社山东分社农村记者、副社长、社长,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总编辑,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室总编辑,新华社总编辑。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担任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4年11月被中国记协评选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12月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南振中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我怎样学习当记者》《记者的发现力》《记者的眼睛》《记者的思考》《记者的战略眼光》《与年轻记者谈成才》《亲历中国民主立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言实录》《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南振中作品选》《南振中文集》。

  读书之乐乐何如?读南振中先生的《学习点亮人生(增订本)》,我们会找到答案。

  打开这本书,恰似推开一扇通往作者精神世界的大门。南振中先生将七十余载的读书心得,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纸页之间,让我们不仅能看到其学习方法论的内涵和演进逻辑,更能深刻体会到支撑这套方法背后的精神品格——那种将读书学习培养成个人爱好的人生至乐,那种将“本领恐慌”转化为求知动力的清醒自觉,那种在“有字的书”与“无字天书”间往复求索的辩证智慧,那种将个人学习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使命担当。

  在书的封面,特别印着一句话:“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绝不会因为职务的提升和岗位的变动而‘自动提高’。”这是作者从基层记者成长为国家通讯社总编辑的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体会之一。

  将“本领恐慌”转化为求知动力,需要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紧迫感。针对现代人“时间不够用”的学习困境,南振中提出一个“忙人支配时间公式”:24小时-(A+B+C+D+X)=Y。他指出,一天中工作、用餐、睡眠等时间相对固定,而减少无故消耗的时间(X),就能增加用于学习和写作的时间(Y)。这一公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时间认知和管理智慧,与孔子“逝者如斯”、朱熹“一寸光阴不可轻”所传达的紧迫感一脉相承。

  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个人数字阅览室”“个人电脑资料库”,分类存入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分层次建立电子阅读笔记,做到“夜读留痕”;利用4个方法克服学习的“三分钟热度”问题等。在“深陷沙发刷手机”成为普遍现象的当下,作者的这种紧迫感和“自我加压”精神提醒着我们,如何对待零碎时间——将其转化为知识资本,还是任其虚耗,本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

  南振中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习惯于向“学习”寻求方法与解题思路。他认为,学习要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更要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既要读“有字的书”,又要读“无字天书”。这种学习观,拓宽了学习的内涵,让学习变得更加立体、丰富。他大学毕业后,在新华社山东分社成为一名农村记者,“三下肥城”采访的经历,让他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弱点是对“三农”问题了解不足。为此,他制定了提升业务能力的5项措施,不仅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更通过结交农民朋友、蹲点生产大队等方式,将理论转化为解读现实的钥匙。在山东工作的20年里,他深入一线蹲点调查,与农村干部群众一起探索和总结摆脱贫困的经验,采写了大批讴歌农村改革、反映农村变化的新闻佳作。他后来总结,每个人生阶段都会存在弱点,但“弱点的转化”是成长的“杠杆”,通过学习,把知识的“小圆”扩展为“大圆”,弥补大圆外面的知识空白,就会前进一大步。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双脚沾泥”的学习方式,是读好“无字天书”的生动体现,使他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既能把握“具体真理”又能“还原感性”的优秀记者,也塑造了他独特的“道术合一”理念——新闻理想必须通过扎实的业务能力来实现。

  书中关于“奉献—贡献—造诣”三境界的论述,体现了南振中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真正的学习要完成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跨越。这种精神自觉,在新闻实践中表现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社会舆论出现杂音时,他主张媒体要从公布事实、辨明是非、指出利害、讲清大局、揭示趋势、及时沟通这6个方面及时发声,廓清迷雾;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他通过民主立法研究推动制度完善;即便是看似技术性的业务探讨,如防止报道差错的机制建设,他也上升到新闻公信力建设的高度认真对待。

  南振中的使命意识,还体现在对新闻后备力量的培养上。《与年轻记者谈成才》《大学该怎么读》等著作,凝聚着他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公共知识的不懈努力,也使他的学习智慧得以薪火相传。

  人生至乐是学习,人间最贵是书香。《学习点亮人生(增订本)》不仅展现了南振中卓越的学习智慧,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既为我们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学习方法,又引导我们把学习作为人生之火、人生之光,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真正把读书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读完这本书,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都会有莫大的收获。(作者:山东省大众报业集团期刊中心副主编赵金;编辑:吴宇晨、焦若宁;责任编辑:谷泰运、胡慧红)

责任编辑: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