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聚焦五个突围蝶变 在深融深改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07-29 16:50:5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大型群众性音乐综艺节目《歌从草原来》搭建“无门槛、开放式、广参与”的百姓舞台,将受众耳熟能详的草原金曲带到文旅打卡胜地,唱响“北疆文化”品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供图

  近年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内蒙古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聚力打好重大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发展、节目创新创优“三大攻坚战”,坚守政治铸台、新闻立台、改革兴台、融合强台、经营壮台、开放办台“六大办台理念”,扎实推进奔腾融媒管理重构、任务部署、平台打造、内容运营、经营布局、成效考核、人才培养一体化“七个一体化建设”,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劲,做大做强“奔腾融媒IP+多矩阵”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探索并走出一条西部民族地区省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美、小而强”融合蝶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激活主引擎

  聚焦机制突围蝶变

  机制是盘活全局的关键钥匙,要用系统思维、协同理念,实现从单一融合走向多元融合,从“新闻+”走向“视听+”,从单一链路实现全链路融合。重构组织架构,内蒙古台重组32个部室中心,大胆起用66名年轻处级干部,设立集指挥、调度、生产、管理等为一体的融媒体传播中心。强化顶层设计,大刀阔斧、脱胎换骨式推进改革,连续4年出台新版《媒体深融改革方案》,明确量化指标,落实通报、考核、奖惩机制。精办垂类赛道,破除旧有体制,打通传统端与新媒体端壁垒,17个节目部门在奔腾融媒领办民生、文艺、体育、健康、少儿等12个垂类赛道,匹配专业账号,搭建起“1+N”传播运营模式,各中心“背着大屏做小屏”,实现频道、赛道“双道”运营,传统端、新媒体端“双端”发力。同时,落实绩效考评倒逼机制,每月全链条考核17个部门向平台供稿赋能工作量。目前,新媒体发稿量占绩效总额70%以上,新媒体人稳稳站在广电舞台C位。

 夯实主阵地

  推动平台突围蝶变

  全媒体时代,必须树立起“台即是端、端即是台”的理念,唯有破壁生产流程,才能奔赴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星辰大海。内蒙古台新媒体的主阵地是奔腾融媒客户端,主打的口号是“奔腾视界,一往无前”。

  这几年内蒙古台以砥砺“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信念,对内紧紧围绕“造船出海”破题,按照“全台一盘棋、入驻一张网、同开一条船、进入一个库、共办一个端”的思路,举全台之力做强“奔腾融媒”品牌,唱响各平台“协奏曲”。强力推动17个节目部门实现阵地、内容、流程、队伍、技术、发展向新媒体的“六转”,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真融深改。对外紧紧围绕“借船出海”破题,横向联动央媒、省媒、商业平台,纵向联动市媒、县媒,汇集微博、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B站等矩阵,签署《矩阵联盟公约》,形成网台联合、制播联合、区域联合、多屏联合传播新格局。着力打造奔腾融媒全区第一新闻传播、视音频、直播互动、服务大众“四个第一”平台,目前客户端下载量达1550万+,覆盖全区近70%人口,旗下涵盖50个平台账号,全网粉丝量1亿+,日均发稿量2000多篇,年直播2300余场。202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媒体客户端“TV地标”,今年又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十大优秀新媒体客户端。特别是2024年入选全国广电新媒体“百家联盟”,并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联合成员单位共同推出《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等系列活动和产品推送,这一广电“联合舰队”,为我们挺起了精品创作的“脊梁”、插上了传播腾飞的“翅膀”。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以综艺答题和文化解析为主要形式,讲述长城故事、弘扬长城文化、彰显长城精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供图

 驰骋主战场

  促进内容突围蝶变

  主流媒体变革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视听产品究竟好不好看、受众爱不爱看、有多少人在看。“内容为王”永远是关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始终是“王道”。内蒙古台秉承“广电出品必是精品”理念,抓好“首屏头条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内蒙古台对《内蒙古新闻联播》进行时尚化改版,由过去每天10条左右增至20条左右,《内蒙古新闻联播》收视排名节节攀升,日均观看在50万人次左右。聚焦重要时间节点,每年推出2至3组大型融媒体直播报道,先后举办《再唱赞歌给党听》《康庄大道》《根脉》《大国治沙》等8组大型全媒体直播行动,推出一批像《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居然收到一匹马!》等千万级、亿级流量的爆款产品,让正能量奔腾大流量。

  高举“弘扬中华文化”大旗,高站位策划、全媒体铺排《开卷有理》《馆长 请亮宝》《歌从草原来》《时光·拾光》《根脉》《铸魂》《大国治沙》等40多档精品节目,充分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城、黄河、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并且与内蒙古这片热土息息相关。按照“两个打造”要求,内蒙古台深耕“中华文化符号”标识,在全国各省台中首次全力打造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中华文化三部曲”:《长城长》《黄河魂》和《中华龙》,“三部曲”入选中宣部《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用心淬炼“内蒙古台出品”,汇聚一批文化名家学者做文化解读官,赓续中华文脉,有形有感有效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近3年来,内蒙古台有近500件作品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励,其中8件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23件作品获评国家广电总局创新创优节目,《雷蒙帮忙团》获评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拓展主渠道

  助力经营突围蝶变

  营销突围要“抢滩风口”,必须推动媒体从传统单一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变。内蒙古台针对传统广电经营大幅度下滑现实,以断臂求生的勇气,破解二类广告“魔咒”,按照“分频经营、统一管理”原则,由原来5个经营主体增加到20个,创新“广电+政务+商务+服务”模式,主动出击,深耕本土地缘优势,加强与盟市、旗县、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合作,与100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展“广电+活动”营收,栏目活动化、线下活动常态化、活动品牌化,实现节目内容生产的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推出“千年胡杨·百年姻缘”胡杨婚礼、草原上的马拉松、内蒙古民歌大会等品牌活动,做出新领域、新项目的变现增量。创新研发IPTV产品,持续升级播控平台。大幅度开源节流,全面推行成本和利润核算,建立招标议价联席会议机制,连续3年营收逆势上扬,走出一条在挑战中绽放自我、收获希望的向阳之路。

 建强主力军

  服务队伍突围蝶变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通过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及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盘活、激活、用活人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有危机。内蒙古台秉承“对内选才挖存量、向外引才拓增量、全面育才盘活量”思路,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奔腾人才”计划,实施人才引进策略,公开选拔主持人和新媒体、编程、包装等专业人才200多人,为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连续开展2届10个垂类的“首席人才”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跨部门组建以年轻人才为主的奔腾“青”骑兵战队,服务重大主题宣传,实现高效调度、精准作战。主动应局、躬身入局,成立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打造AIGC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按照“优劳优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原则,深入推进薪酬管理机制改革,打破编制内和聘用制的壁垒,全台员工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建立向融合发展一线倾斜、以贡献论英雄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干部竞聘、员工竞岗、节目竞优、经营竞标”,春晚导演、大型活动、重点项目等都通过竞争方式产生。3年来,每年给职工办10件以上好事实事,有力有效解决职工关注的问题,“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团队文化深入人心,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极大增强。

  十年融合路,共赴下一程。内蒙古台将始终秉承“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念,更好地担负起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为万千气象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书写好广电媒体人的精彩答卷。(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高文鸿;编辑:吴宇晨、焦若宁;责任编辑:谷泰运、胡慧红)

责任编辑: 普韵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