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一场名为“苏超”的草根足球风暴席卷江苏。当60396名观众在南京奥体中心齐声呐喊,当29亿微博话题阅读量碾压同期国际赛事,当欧洲冠军联赛赞助商喜力啤酒破天荒押注这场省级联赛,所有人都在追问:这支由教师、外卖员、村支书、维修工组成的“跨界军团”,如何踢出比世界杯更燃的全民狂欢?
然而,海量自媒体内容分散且深度有限,市场亟需一部系统记录这一现象级事件的权威著作。
面对稍纵即逝的热点窗口期,新华日报社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迅速达成共识。双方通力协作,仅用30天就高效完成了全景纪实文学《苏超来了》的出版,为这场全民狂欢按下历史快门。
全民狂欢史诗的策划始末
作为首个策应赛事的主流媒体,新华日报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独特基调引爆公众记忆;后续更以13个地方分社联动,推出“城市Battle海报”“城市对歌”“苏超对诗”等创意内容,引爆全网二次传播。作为苏超官方报道媒体,他们掌握一手资料和独家资源,在挖掘报道深度、提炼报道高度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新华日报社社长双传学、凤凰集团总编辑徐海的牵头下,双方迅速敲定书名、框架与形式。新华日报社总编辑顾雷鸣参与大纲讨论,副总编杭春燕具体负责提纲拟订、作者组织及图文统筹。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调度凤凰科技社、人民社及省新华书店资源,组建精干编辑、营销团队。
“要展现全民参与!”“让舜天老球迷看到传承!”“必须好玩!”……编辑团队广邀球员代表畅谈期待,凝聚共识。7月1日,核心内容明确:聚焦全民共情、赛事台前幕后、地域文化自豪感,客观记录苏超带来的影响、社会变化及各方反映。图书大纲随之火速确定。
16昼夜的攻坚鏖战
7月9日,新华日报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召开撰写组专题会议,战斗号角吹响。
“争取3天出部分样稿!”双传学社长当晚在微信群中下达“军令”。
为确保质量,编辑团队实施双人同步审校,逐字对照核查,并邀请质检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编辑通读把关。总编办等部门也启动紧急流程,为选题申报、CIP申请开辟“绿色通道”。
7月14日,《引言——燃情苏超 城市荣耀》与《冠军苏超》样章率先抵达。随后,文稿图片如足球般密集射向凤凰,编辑团队进入高强度作战,夜以继日,键盘敲击声不息。
挑战接踵而至:首章《家门口的苏超》字数高达1.5万,远超单章比重;多位作者执笔导致风格差异,内容重复风险骤增;全书篇幅从200页猛增至280页。
徐海总编辑亲自操刀调整结构、删减重复、精炼文字,力求“不多出一章、一节、一段、一句,甚至一字”。
深夜工作群消息闪烁,每章交付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24小时。
……
最终,7月25日中午稿件全部定稿,下午完成排版提交终审。两个团队以16个昼夜,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全链条冲刺,保障极限交付
时间紧、要求高,贯穿书稿之外的每个环节。
设计师面临三重挑战:封面既要抓人眼球,又要体现苏超精神,而且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7月4日至16日,设计师在高压下提交8版方案,前7版因“风格单调”“足球元素弱”被否。7月22日,动感荧光绿主色调的方案终获通过——既唤起绿茵场的联想,又借荧光油墨反光增强视觉冲击。同时,借助高阶映画纸张全版过油的工艺,指尖抚过时,还能感受到微妙的凹凸质感。
与此同时,印务人员开启“印厂筛选闪电战”。为确保印质与时效,他们在40℃高温下奔走南京、扬州、徐州多地,考察设备、精算报价与工期,并以2万册首印量争取优先排期。
7月31日,《苏超来了》正式下印。全书通过516名球员的真实故事,记录江苏13城独特的足球文化、美食梗图中的赛场幽默、“散装江苏”背后的团结密码,以鲜活细节编织出一部烟火气十足的足球史诗。
从6月30日紧急立项到7月31日下印,30天的出版历程,不仅彰显了新华日报社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紧密协作,更探索出一条文化自信与全民共鸣的出版新路径,让出版与赛事同样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