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深夜记者后怕:冒这么大险值吗?

2025-08-06 15:46:19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字号: 打印

 7月28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因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成为一片“孤岛”。

  河北省长城新媒体集团承德记者站站长赵大鹏徒步5个半小时走进失联村进行报道。他向“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所见所闻。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深夜记者后怕:冒这么大险值吗?

 本文作者:赵大鹏

(一)

  7月28日7时,河北省承德市大雨倾盆。我接到电话:“承德滦平山体滑坡,有村庄失联……”我心里咯噔一下——前晚我还特意嘱咐站里同事盯着滦平的动静,没想到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无论如何,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一行4人紧急出发。大雨疯狂拍打着车窗,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采访本,纸已经被手心的汗浸湿了一角。

  冒雨疾驰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滦平县防汛指挥部。卫星云图上那片16平方公里的阴影让人心里一惊——那里就是失联的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

  “村里有多少人?”“救援能进去吗?”指挥部的同志红着眼圈摇头,“里面什么样,现在啥都不知道。”

  作为记者,我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失联的村子。

(二)

 

 

  从马营子满族乡进村的路,根本不能叫路。越野车在泥石流堆里颠簸了没多远,就被一道冲垮的桥梁拦住。车走不了了,只能徒步。“你们等着,我先去探路。”我抓起相机冲进雨里,身后同事们的呼喊声很快被大雨吞没。

  水最深处齐腰,每走一步都像负重千斤。不知踩空了多少次,突然脚下一软,我整个人扑通掉进水坑。“抓住!”一只粗糙的手拽住我的衣领,是当地的一位老乡。听说我是记者,他往我手里塞了根木棍,叮嘱道:“兄弟,上边水急,注意安全。顺着电线杆走,别踩白色的泡沫。”

图片

作者正在蹚过冲毁进村道路的于营子河。

  最险的一段路,两侧的房屋都已损坏,露出参差的钢筋。我扶着摇摇欲坠的土墙想喘口气,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二一”的号子声——是消防员背着担架在涉水进村。有希望了!他们胸前的救援灯在雨幕中明明灭灭,像一串移动的星子。

  当我终于踏上南台子西沟村村口的泥地时,雨停了。我看看手表:从县城出发时接近中午,现在已是17时了。徒步16公里,历时5个半小时,我成了第一个闯进这片“孤岛”的记者。

(三)

  进村后我发现,村里4座桥梁全塌了,居民房的窗户里戳出树枝,最深的水痕高出门楣半米多。我举着相机的手一直在抖。这时,镜头里突然闯进一个身影——超市老板老王正蹲在淤泥里扒拉着什么。

  “你是记者?”他直起身,脸上糊着泥浆,眼睛却是一亮。没等我回答,他就从变形的货架后费劲地摸出一瓶饮料,瓶上还沾着草叶。“往里走还有很远,兄弟,先垫垫肚子。”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8小时没吃东西了,喉咙干得发疼。“您自己留着吧。”我把饮料推回去。

  他急了,把饮料往我包里塞。“我老婆孩子刚转移出去了,你快拿着!”转身又找了根更粗的木棍递给我,“前面有个水坑,我上午掉进去过,小心点。”

  走出没几步,我听见他在身后喊:“记者兄弟,多拍点消防员吧!他们背我孩子出来的时候,膝盖都磨出血了!”

  再往里走,我终于找到了指挥部的“三网通”便携站——这是目前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

  有信号了!信号格跳出的瞬间,我双手颤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秒也不敢耽搁。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和视频:消防员举着伤员蹚水、村支书沙哑地指挥……我抹了把泪,借着微弱的信号向后方回传素材。

  刚传完最新的救援进展,信号又断了。我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远处,挖掘机清理路障的轰鸣声不断,志愿者们扛着物资匆匆经过,我们互相喊着“加油。”老乡给的那瓶饮料,我还攥在手里,瓶身上的泥痕已被体温烘干。

图片

救援人员合力抬着伤者过河。

(四)

  暮色降临,我在一位老乡家借到一角地铺。老乡热情地非要给我腾床,我浑身上下沾满泥浆,尴尬地连连摆手:“不中不中!”最后在客厅地上铺了块塑料布,和衣躺下,相机包就当枕头了。

  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掉进水坑,现在还有些后怕。冒这么大险到现场值得吗?可脑海里又一幕幕闪过:消防员们背着老人蹚水的背影,老乡们领到救援物资后偷偷扭过身抹泪的场景,一片废墟中重新升起的袅袅炊烟……那种无以言说的震撼,只有“在场”,才能真正读懂。

  借着手机屏幕微弱的亮光,我摸出口袋里的采访本。翻到扉页,看到以前随手写的两句话:“增强四力不是口号”“记者就是要永远在路上”。

  此情此境,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所谓脚力,是在奔赴第一现场中踏出的每一步,哪怕跋山涉水;所谓眼力,是第一现场所见所闻所感,哪怕凝结着雨水、汗水甚至泪水;所谓脑力与笔力,就像那个“三网通”便携站——经由它,把带着温度的细节传递给更多人。

  7月29日,救援大面积展开。7月30日5时,南台子西沟村最后49名村民开始转移。我也即将完成3天的采访任务,准备撤离。

  大雨可以冲断道路,却冲不散那一双双在泥泞里紧紧相握的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里的动人瞬间被更多人看见。

图片

奋战一夜,救援人员席地而睡。

责任编辑: 普韵乔